[发明专利]一种雨水井透水砖、透水砖夹具及防蚊虫孳生雨水井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12652.3 | 申请日: | 2021-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高强;刘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众达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1/39 | 分类号: | E04C1/39;E03F1/00;E03F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 地址: | 20002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透水 夹具 蚊虫 孳生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井透水砖、透水砖夹具及防蚊虫孳生雨水井结构,透水砖的砖体呈圆饼形状,在砖体的顶面中心设有卡接突起结构,在砖体的底面中心设有与所述卡接突起结构匹配的卡接凹槽结构,在所述砖体顶面及侧面对称的设有一组夹持缺口;透水砖夹具用于对透水砖进行夹取搬运;防蚊虫孳生雨水井结构在雨水井底面中部通过钻孔作业构建圆柱形透水孔,该透水孔通向雨水井底部的土壤透水层,在透水孔中通过透水砖夹具设置一个或依次层叠设置多个上述雨水井透水砖。本发明能够有效消除雨水井底部积水,从而达到根本上解决蚊虫孳生的目的,并对城市地下水的补充具有积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公共卫生防控领域的雨水井透水砖、透水砖夹具及防蚊虫孳生雨水井结构。
背景技术
蚊虫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种群,除叮咬吸血引起骚扰外,还可作为重要生物媒介传播包括登革热、疟疾、乙脑、基孔肯雅热及黄热病等在内的多种传染病。尤其是媒介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等) 及其介导传播的登革热,其发病率在中国呈迅速上升趋势,且流行区域不断扩张。
蚊虫的孳生离不开水,尤其是各类滞留性积水。在城市环境中,随着卫生城区创建及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散在垃圾、容器等造成的积水环境逐渐被清除后,地面排水系统内的顽固性滞留积水逐渐成为城市白纹伊蚊的主要孳生来源。
城市环境中硬化、不透水的地表面积较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多流入雨水进水口(以下简称“雨水井”),经雨水井收集后,经初级排水管道后进一步汇入城市排水主干道。这类雨水井多分布于居民区、公园、商业区及各级道路的两旁,类型多分为平箅型雨水井和立箅型雨水井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地表径流通过排水井上部的箅子井盖流入井内,井的底部与井壁的排水管之间存在一定的垂直落差;该部分结构称为沉砂池,可缓冲地表径流中携带的泥沙,防止其直接流入排水管道中阻塞管道,雨水井多为不透水的建筑材料建造,雨水井的沉砂池结构如果没有积满泥沙即容易形成积水,蚊虫通过与外界通透的箅子井盖飞入后即可在该积水中产卵,雨水井底部的淤泥和腐殖质等可以为蚊虫提供足够的有机质营养,成为非常适宜的蚊虫孳生微环境。而这类排水井在城市中极为常见,几乎遍布于城市各级道路的两旁,因此成为城市蚊虫孳生的重要来源。
针对雨水井中蚊虫孳生问题的解决方法:1).投药灭蚊,也是目前最常用的解决方法。对雨水井积水定期投放灭蚊幼药物,如使用双硫磷(化学防制)、吡丙醚(生物制剂)及液态防蚊膜(物理防制)等,但降水会对积水中的药物(或药物有效成分)造成稀释从而失去作用效果;且大量药物的使用除了经济成本较高外,尚存在致蚊虫抗药性形成、环境污染等弊端,治标不治本。2).清除积水,也是最根本的方法。通过建造“海绵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广泛使用透水建筑材料,使用透水材料建造的雨水井可完美解决积水问题,有效避免雨水井中蚊虫的孳生,且能够及时补充城市地下水,有效防止城市地面沉降;但是,该方法不适用已经建造好的数以万计的不透水雨水井,将其拆除后进行重建涉及巨大的人财物支出,亦缺乏可行性,因此该类雨水井依旧在源源不断的产生蚊虫。
因此,在城市蚊虫的环境防制方面,地面雨水井中积水致蚊虫孳生的问题极为突出,且常规的蚊虫防制方法很难解决,上海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7、8月份超过50%的雨水井积水中存在蚊虫孳生现象,且地面排水系统已成为上海城市最主要的伊蚊孳生来源;且频繁投药等防蚊灭蚊操作导致当地蚊虫的抗药性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经济有效、环境友好且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来消除雨水井中的积水,从根本上消除该类蚊虫孳生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雨水井透水砖、透水砖夹具及防蚊虫孳生雨水井结构,能够实消除城市地面环境雨水井中的滞留积水,从根本上预防及控制蚊虫孳生。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井透水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呈圆饼形状,在砖体的顶面中心设有卡接突起结构,在砖体的底面中心设有与所述卡接突起结构匹配的卡接凹槽结构,在所述砖体顶面及侧面对称的设有一组夹持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突起结构和所述卡接凹槽结构呈圆锥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众达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众达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2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