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陆两栖救援艇便于折叠存放的救生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2250.3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6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林毅良;张大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京穗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B63C9/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毅智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8 | 代理人: | 熊雄 |
地址: | 404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栖 救援 便于 折叠 存放 救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救援艇便于折叠存放的救生架,涉及救生架技术领域。该水陆两栖救援艇便于折叠存放的救生架,包括塑料板,所述塑料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板。该水陆两栖救援艇便于折叠存放的救生架,能够将其进行收缩折叠,使其救生架的占用体积变小,便于进行收纳存放,有效的提高了救援艇的可使用空间,还能够将放脚板和托头板的距离分别进行调整,便于根据被救人员的体型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能够更加稳固的躺在该救生架上,相对性的提高了被救人员使用该救生架的舒适度,较为显著的加强了该救生架的实用性,其次,方便将伤情较为严重的被救人员进行限位固定,防止被救人员因疼痛感产生乱动导致伤情加重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陆两栖救援艇便于折叠存放的救生架。
背景技术
救生架属于消防器械的一种,用于将受了伤难以行走的患者进行移动,但是现有部分的救生架存在体积较大的问题,例如公开号为CN207755464U的专利,还不方便进行折叠,使其产生了占用空间大的弊端,且不适用于不同患者的体型,还存在局限性较大的情况,例如,当在礁石处水域有人发生意外需要施救时,因为礁石过多并不方便将救援艇驶入意外发生处,就导致需要将受伤者拉扯回救援艇上才能放置于救生架上进行施救作业,但是拉扯的过程中受伤者的伤口会长时间与水接触,为接下来的救援作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现提出一种水陆两栖救援艇便于折叠存放的救生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两栖救援艇便于折叠存放的救生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陆两栖救援艇便于折叠存放的救生架,包括塑料板,所述塑料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板,塑料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衬板,支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伸缩管,衬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伸缩管,支板上设置有定位机构,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的相邻侧壁固定安装两组连接杆,两组连接杆的前侧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放脚板和托头板,连接杆和塑料板的相邻侧壁设置有连接布,塑料板的前侧设置有两组约束带,支板和衬板的外壁均设置有侧浮板,支板和衬板上设均设置有锁止机构,放脚板和托头板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底浮板,一组底浮板上设置有拉扯挂钩,支板和衬板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气囊浮球。
优选的,所述支板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安装有两组滑块,支板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开口,第一伸缩管的一端穿过开口并与滑块固定连接,第一伸缩管与支板滑动安装。
优选的,所述衬板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两组滑动块,衬板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开孔,第二伸缩管的一端穿过开孔并与滑动块固定连接,第二伸缩管与衬板滑动安装。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拉板、弹簧、拉杆和定位块,支板上开始有孔洞,孔洞内滑动安装有拉杆,拉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板,拉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弹簧一端与支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拉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定位块,第一伸缩管上开设有三十五组定位槽,定位块位于一组定位槽内,便于将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卡在合适的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拉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拉把,拉把的外壁套设有防滑套,拉杆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限位块,能够将拉杆进行限位。
优选的,所述塑料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两组U形管,U形管的外壁套设有圆形布套,约束带的一端与圆形布套固定连接,两组约束带通过子扣和母扣相搭扣,托头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颈托,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加固块,加固块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安装把手,便于将救生架抬起。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和塑料板的相邻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横条,横条上开设有卡接凹槽,连接布的两端均延伸至卡接凹槽内,连接杆和塑料板上均螺纹安装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一端延伸至卡接槽内并与连接布的外壁相接触,方便将连接布进行拆卸更换,放脚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环形卡腿板,有环形卡腿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气囊浮球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进气管和放气管且均与其内部相通,进气管和放气管的一端均螺纹安装有旋钮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京穗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京穗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22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