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腐蚀高强度不锈钢无缝管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11615.0 | 申请日: | 2021-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1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张凯;张洪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普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D21/00 | 分类号: | B23D21/00;B23D33/02 |
| 代理公司: | 丽水布锐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35 | 代理人: | 程志军 |
| 地址: | 323700 浙江省丽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蚀 强度 不锈钢 无缝 自动化 加工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腐蚀高强度不锈钢无缝管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一侧设有支撑用的电机座,支撑座顶部设有用于输送无缝管的第一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一侧设有用于输送无缝管进行切割的第二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上设有两个切割无缝管的切割刀具,电机座上设有提供动力的传动装置,本发明通过第一输送装置将成型好的无缝管进行输送,第二输送装置再将无缝管依次输送到两个切割刀具之间,通过两个切割刀具对无缝管两端进行切割修平,通过传动装置对两个输送装置进行动力支持,保证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保持同步的运行,通过这几种装置之间的配合解决了现有无缝管在切割加工时无法做到连续切割,导致加工效率慢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缝管自动化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腐蚀高强度不锈钢无缝管的自动化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无缝不锈钢管简称无缝管,无缝不锈钢管表面粗糙,长度无定尺,无缝不锈钢管用于、锅炉、中央空调、钢结构、机械加工、管道燃气、消防等等,按照制造工艺的不同可以为,热轧、挤压、冷拔和冷轧这几种基本类型,按断面形状又可分为圆管和异形管,广泛应用的是圆形钢管,但也有一些方形、矩形、半圆形等无缝不锈钢管。不锈钢无缝钢管是一种具有中空截面、周边没有接缝的长条钢材。
不锈钢无缝管是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钢管,制造出来的无缝管又具有高强度,不锈钢无缝管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生产出来的无缝管进行两端切割修平,现有的切割方式,是将无缝管两端依次切割,切割完成后将切割完成的无缝管取下,再进行其他无缝管的切割,该切割方式切割时间较长,并且难以形成连续化的切割工作,导致切割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腐蚀高强度不锈钢无缝管的自动化加工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高强度不锈钢无缝管的自动化加工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腐蚀高强度不锈钢无缝管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一侧设有支撑用的电机座,所述支撑座顶部设有用于输送无缝管的第一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一侧设有用于输送无缝管进行切割的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上设有两个切割无缝管的切割刀具,所述电机座上设有提供动力的传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连接在支撑座两侧之间的第一传送轴,两个所述第一传送轴外侧设有用于无缝管输送的传送带,两个所述第一传送轴两端设有用于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将无缝管依次输送到第二输送装置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连接在支撑座一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用于无缝管输送切割的运料件,所述运料件一侧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外侧齿进行啮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出料口用于无缝管的出料收集,所述出料口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部设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形成无缝管两端通过的空间,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开设有用于切割下来的废料通过的漏料槽。
优选的,所述运料件包括连接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四个第二传送轴,且其中两个第二传送轴设在第一支撑杆之间,另外两个第二传送轴设在第二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两个第二传送轴外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两个第二传送轴外侧均设有多个用于夹紧输送无缝管的送料带,四个所述第二传送轴两端均设有第二转轴,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设在其中两个第二转轴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连接在电机座顶部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设有用于带动第一输送装置工作的第一传动件,所述电机输出端设有用于第二输送装置工作的第二传动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连接在电机输出端的第一主动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轴外侧设有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外侧设有用于传动的第一传动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普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普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16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