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筒去黄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10977.8 | 申请日: | 2021-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6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 发明(设计)人: | 童月堂;周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7J1/00 | 分类号: | B27J1/00;B27C5/02;B27C5/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奇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93 | 代理人: | 贺心韬 |
| 地址: | 31202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筒 去黄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竹筒去黄机,设置有去黄装置和夹持装置,夹持装置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夹持装置旋转,切割装置和仿形装置设置有安装座,切割装置和仿形装置均安装于安装座上,调节装置设置于安装座底部,切割装置包括切割刀以及驱动切割刀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仿形装置包括滚轮,滚轮用于抵接在竹筒的外表面上并沿着竹筒的外表面滚动,切割刀和滚轮之间形成有设定间隙;调节装置包括滑轨和弹性件,安装座能于外力作用下沿着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弹性件用于使安装座复位;去黄装置设置有用于推动去黄装置移动的推动装置,去黄装置能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弹性件的一端和支撑座抵接,弹性件的另一端和第一滑块抵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竹产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筒去黄机。
背景技术
竹子因其独特的材料特性和经济价值,被公认为是优质可再生能源。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竹产品出口国,竹制手工艺品所创造的利润非常可观,包括竹制板材、编织工艺品以及竹筒工艺品等。以竹筒制品中的竹刷产品为例,我国制成的竹刷产品主要出口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地区。竹刷是利用截取下来的竹段,进行一系列手工操作而得。竹筒壁从内向外依次是竹黄、竹肉和竹青,竹青密度大,生长应力大,难以拉伸和压缩;竹黄组织疏松、质地脆弱。在竹刷的制取中竹青和竹黄是需要去掉的,对于竹筒去黄工作而言,传统技术仅依靠一些刮取工具进行去黄,不仅效率不高,而且手工刮黄会由于竹筒的不规则形状导致刮取后的内壁厚薄不一,难以保证质量,增加了劳动力以及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竹筒去黄机。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竹筒去黄机,包括机床,所述机床上设置有去黄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夹持装置旋转,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竹筒,所述去黄装置包括切割装置、仿形装置、调节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和仿形装置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切割装置和仿形装置均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调节装置设置于安装座底部,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切割刀以及驱动切割刀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仿形装置包括滚轮,所述滚轮用于抵接在竹筒的外表面上并沿着竹筒的外表面滚动,所述切割刀和滚轮之间形成有设定间隙;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滑轨和弹性件,所述安装座能于外力作用下沿着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弹性件用于使安装座复位;所述去黄装置设置有用于推动去黄装置移动的推动装置;
所述机床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去黄装置能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弹性件均套设在滑轨外,所述滑轨的两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和支撑座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和第一滑块抵接,所述第一滑块安装于安装座底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将待去黄的竹筒用夹持装置夹住,推动装置推动去黄装置移动使得切割刀伸入竹筒内,滚轮抵接在竹筒的外表面。导轨起到限制去黄装置移动方向的作用。
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夹持装置旋转,夹持装置带动竹筒一起旋转,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切割刀旋转,切割刀旋转切割去黄,在竹筒旋转的过程中,滚轮始终抵接在竹筒的外表面并沿着竹筒的外表面滚动。
切割刀和滚轮之间具有设定间隙,该设定间隙在去黄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即滚轮和切割刀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由于竹筒的外表面有可能不是均匀的圆柱体,滚轮始终抵接在竹筒的外表面上并沿着竹筒的外表面滚动,在竹筒旋转的过程中,滚轮和切割刀在竹筒内外表面配合工作时会随着竹筒不均匀的表面左右移动,从而带动安装座沿着滑轨的长度移动,第一滑轨安装在安装座底部,第一滑块沿着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安装座偏离初始位置移动时会压缩或拉伸弹性件,弹性件提供回复力使安装座复位,最后得到厚度均匀(该厚度等于设定间隙)的去黄后的竹筒。故本发明能对竹筒进行去黄且得到厚度均匀的去黄后的竹筒,不会因为竹筒不规则的表面导致厚薄不均匀的现象,且效率高。
在上述的竹筒去黄机中,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卡盘以及设置于卡盘上的多个卡爪,所述卡爪沿着卡盘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未经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09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