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加料管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0626.7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2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下条诚;宫岛敦夫;小林敬幸;朴恩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5/01 | 分类号: | B60K15/01;B29C48/00;B29C48/09;B29C48/13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霍玉娟;张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加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树脂加料管(13),其将供油口(11)和燃料箱(12)连接,并且具备直筒部(21、22、23)以及弯曲筒部(26、27),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筒部(26、27)具备峰部(31、32、33)和谷部(34)连续的波纹状的弯曲内侧部(30)、和由非波纹状的平滑面形成的弯曲外侧部(40),
所述弯曲内侧部(30)的所述谷部(34)具有在将所述弯曲筒部(26、27)形成为直筒状的状态下与所述弯曲筒部(26、27)的中心线(L)平行的直线状外周面,
所述谷部(34)的所述直线状外周面形成于形成有所述峰部(31、32、33)的周向整个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加料管(13),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弯曲筒部(26、27)形成为直筒状的状态下,由所述谷部(34)的所述直线状外周面和所述弯曲外侧部(40)的外周面形成单一外径的圆筒状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加料管(13),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直筒部(21、22、23)以及所述弯曲筒部(26、27)形成为直筒状的状态下,在以所述直筒部(21、22、23)的中心线(L)为中心的情况下,所述弯曲内侧部(30)的所述谷部(34)的内周面的半径(Rb2)被设定为所述直筒部(21、22、23)的内周面的半径(Rb1)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加料管(13),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内侧部(30)的所述谷部(34)的外周面的半径(Ra2)被设定为所述直筒部(21、22、23)的外周面的半径(Ra1)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加料管(13),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加料管(13)具备多个所述弯曲筒部(26、27)。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加料管(13),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内侧部(30)的所述峰部(31、32、33)的顶点的中心相对于所述直筒部(21、22、23)的中心偏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加料管(13),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筒部(21、22、23)的外周面的直径被设定为20mm以上40mm以下,
所述弯曲内侧部(30)的相邻的所述峰部(31、32、33)的间距被设定为4mm以上7mm以下的恒定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加料管(13),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筒部(26、27)在所述弯曲筒部(26、27)的外周面中的各个所述峰部(31、32、33)的顶点的轴向位置,遍及周向整周地具备比所述峰部(31、32、33)的高度低的肋(35、4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加料管(13),其特征在于,
轴向两端的所述峰部(32、33)的倾斜角度小于轴向中间的所述峰部(31)的倾斜角度。
10.一种树脂加料管(13)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加料管(13)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挤出机(110)对直筒状原料(13a)进行挤出成形,
使用与所述挤出机(110)连续地排列的波纹成形机(120),对所述直筒状原料(13a)进行加工,由此成形所述直筒部(21、22、23)以及直筒状的所述弯曲筒部(26、27),
通过对直筒状的所述弯曲筒部(26、27)进行弯曲加工,由此成形弯曲的所述弯曲筒部(26、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理工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理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06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