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鼻喉科用的给药器及给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0449.2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9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谭国林;宋业勋;张阁侯;李铁骑;肖益芳;喻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F1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刘加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鼻喉科 药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用的给药器及给药方法,具体涉及耳鼻喉科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固定设有横向调节装置,所述第一凹槽顶部设有两个固定板,所述横向调节装置设置于两个固定板底部。本发明通过第二螺纹杆带动两个第二螺纹座向内移动,可根据不同用户进行距离的调节,然后通过受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限位的第一外桶和第一内柱配合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通过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带动两个第一螺纹座同时向内移动,对气囊进行挤压施加压力,将药液输送至患者耳内,整体可对两耳同时进行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耳鼻喉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鼻喉科用的给药器及给药方法。
背景技术
耳鼻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鼻内镜外科,鼻神经外科,头颈外科,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耳鼻咽喉科的内容。药物有几种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药物还可舌下含化、直肠灌注、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也可皮肤局部或全身用药。患者一次只能操作一个耳朵,无法双耳同时操作,并在注射药液时不能提供稳定的支撑环境。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耳鼻喉科用的给药器及给药方法,通过第二螺纹杆带动两个第二螺纹座向内移动,可根据不同用户进行距离的调节,然后通过受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限位的第一外桶和第一内柱配合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通过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带动两个第一螺纹座同时向内移动,对气囊进行挤压施加压力,将药液输送至患者耳内,整体可对两耳同时进行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用的给药器,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固定设有横向调节装置,所述第一凹槽顶部设有两个固定板,所述横向调节装置设置于两个固定板底部,两个固定板关于第一凹槽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两个固定板顶部均开设有放置槽,两个放置槽相靠近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固定板相靠近的一侧,所述放置槽内部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前后两端均通过轴承分别与放置槽前后两侧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两端外壁均螺纹有第一螺纹座,所述第一螺纹座与放置槽内壁相接触,所述固定板后侧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贯穿固定板与第一螺纹杆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后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两个第二锥齿轮之间设有第一外桶和第一内柱,所述第一外桶套设于第一内柱一端外部,所述第一外桶前后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设有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分别与第一内柱靠近第一外桶的一端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桶和第一内柱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锥齿轮相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桶和第一内柱两端外壁均套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外桶和第一内柱外壁均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柱内壁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柱分别与两个固定板后侧固定连接,两个第一螺纹座之间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于第一螺纹杆远离放置槽的一侧,所述固定座顶部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靠近第一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设有气囊,所述连接板远离气囊的一侧固定设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靠近气囊的一端贯穿连接板并与气囊固定连通,所述输液管靠近气囊的一端内壁固定嵌设有加热丝,所述输液管内部固定设有两个隔块,两个隔块关于输液管中心轴线上下对称设置,所述隔块的径向截面设置为直角梯形,所述隔块径向截面的锐角边角靠近输液管中心设置,所述连接板顶部固定连通有供液管,所述供液管底端贯穿连接板并与气囊固定连通,所述供液管顶端外壁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调节装置为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两端均通过轴承分别与第一凹槽两侧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两端外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座,所述第二螺纹座底部与凹槽内腔底部相接触,两个第二螺纹座顶部分别与两个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04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