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高强板冲压件翻边立壁弯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8584.3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9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马天流;赵锋;刘帅;周迎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9/12 | 分类号: | B21D19/12;B21D22/02;B21D37/1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张岩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高强 冲压 件翻边立壁 弯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高强板冲压件翻边立壁弯曲的方法,包括合理的压料控制、合理的翻边间隙和翻边凸模本体的工艺造型,在翻边凸模立壁间隙面增加工艺造型,工艺造型两侧棱线圆角自然过渡,工艺造型凸圆的长度为高强板冲压件翻边立壁弯曲的总长度,工艺造型凸圆的宽度为高强板冲压件翻边立壁弯曲宽度,工艺造型凸圆的高度为板料厚度的1/5,翻边的合理间隙为高强板冲压件板料厚度加上翻边系数值,合理的翻边间隙和翻边凸模本体的工艺造型共同作用于高强板冲压件翻边立壁。本发明能解决现有高强板冲压件翻边立壁弯曲问题,提升高强板冲压单件质量,从而提升整车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高强板冲压件翻边立壁弯曲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高强板冲压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高强板冲压件工艺性及使用性,翻边工艺是常规的工艺设计。很多时候高强板冲压件翻边后出现伸长类或压缩类翻边回弹的缺陷,而在高强板冲压件翻边位置更是出现翻边后立壁弯曲的现象。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翻边模具的防回弹结构,包括:上模具;下模具,下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和安装板,两个安装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下模具本体的两侧,安装板内安装有具有防止工件向外敞口的防敞口机构,防敞口机构与安装板转动连接,下模具本体内设有导向孔;顶出机构,顶出机构设置在导向孔内、并处于防敞口机构下方;其中,防敞口机构具有第一贴合面,下模具本体具有第二贴合面,在冲压时,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贴合;安装板还具有对防敞口机构限位的限位板,在冲压完毕时,顶出机构将防敞口机构顶起、并使防敞口机构与限位板接触。具有翻边后工件边缘保持形状不变,不会向外敞口,符合产品质量要求,产品质量提高的效果。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回弹的新型翻边机构,包括与模具固定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翻边机构和与翻边机构配合的预翻座,翻边机构包括设置在预翻座内角处的、截面为圆形的旋转通槽及设置在该旋转通槽内、呈圆柱形结构的翻边转轴,翻边转轴套装在旋转通槽内,翻边转轴的圆周面上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截面呈扇形的预翻边沿,预翻边沿借助旋转通槽的槽口凸出在旋转通槽外侧;采用预翻块与制件小面积接触增加翻边时力矩进行初步折弯,再采用翻边转轴对需求的翻边处进行翻边,避免了一步翻边成型造成的表面损伤;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垫片的厚度调整预留翻边角度,操作简单。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防回弹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座、设置在上模座的翻边凹模和压料芯、设置在下模座上的翻边凸模,翻边凹模的工作部分包括预翻边部和翻边成型部,翻边成型部到翻边凸模工作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板料的厚度。在对板料进行翻边成形时,由传统技术的一次弯曲成形改为通过两个阶段的弯曲来实现翻边成形,第一阶段预翻边部先与板料接触,翻边凹模继续向下运动预翻边部使板料产生弯曲变形;第二阶段翻边成型部开始与板料接触,翻边凹模继续向下运动翻边成型部使板料进一步弯曲,直至达到板料翻边的要求。本发明的技术形式相当于通常说的整形工序,实现了在不改变原产品结构的前提下,能够克服板料翻边回弹、外翘曲等缺陷。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不适合克服高强板冲压件翻边立壁弯曲。与此同时,现有的工艺技术是合理的压料控制后通过减小翻边间隙和放大翻边凹模圆角来优化翻边立壁弯曲。如图1、图2所示,无法彻底消除翻边立壁弯曲。因此,高强板冲压件翻边立壁弯曲问题一直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消除高强板冲压件翻边立壁弯曲的方法,以解决现有高强板冲压件翻边立壁弯曲问题,能够提升冲压单件质量,从而提升整车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消除高强板冲压件翻边立壁弯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合理的压料控制前提下,在翻边凸模本体1的立壁间隙面2上增加工艺造型,所述翻边凸模体1以及工艺造型的两侧棱线上均设有凸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85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5G射频设备可调角度结构
- 下一篇:一种妇科用多功能内窥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