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非对称碰撞响应的车辆的能量衰减纵向框架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8189.5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1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B.莱尔;M.N.谢克;R.J.陶尔比;M.达索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4 | 分类号: | B60R19/24;B60R1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蕊瑞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对称 碰撞 响应 车辆 能量 衰减 纵向 框架 构件 | ||
一种用于车辆的框架,包括保险杠支撑框架构件和联接到保险杠支撑框架构件的纵向框架构件。纵向框架构件包括具有不对称碰撞响应的轨条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尤其是具有不对称能量碰撞响应的能量衰减轨条。
背景技术
在前向碰撞中,期望耗散碰撞能量并引导碰撞力远离车辆乘员。保险杠可包括能量衰减系统,其通过冲程机构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冲程机构可包括伸缩部件,当暴露于撞击力时,伸缩部件会塌陷。其他系统允许纵向轨条挤压或折叠。
在设计纵向轨条以折叠和保持所需承载能力之间存在权衡。增加承载能力也会增加折叠纵向轨条所需的碰撞载荷。降低承载能力会对发动机设计、乘客承载能力等造成限制。因此,行业将欢迎可以提高结构冲击性能和鲁棒性,同时也提高承载能力的纵向轨条设计。
发明内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车辆的框架包括保险杠支撑框架构件和联接至保险杠支撑框架构件的纵向框架构件。纵向框架构件包括具有不对称碰撞响应的轨条构件。
除了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轨条构件还包括外侧轨条元件、内侧轨条元件、上部轨条元件和下部轨条元件,上部轨条元件和下部轨条元件在外侧轨条元件和内侧轨条元件之间延伸并与外侧轨条元件和内侧轨条元件连接。
除了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外侧轨条元件对轴向力表现出第一响应,内侧轨条元件对轴向力表现出第二响应,第二响应大于第一响应。
除了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外侧轨条元件包括第一厚度,内侧轨条元件包括大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除了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至少一个横梁延伸在内侧轨条元件和外侧轨条元件之间,与上部轨条元件和下部轨条元件隔开,至少一个横梁限定纵向延伸穿过轨条元件的第一和第二单元。
除了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插入件穿过保险杠支撑框架构件延伸至轨条构件。
除了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插入件直接附接到外侧轨条元件。
除了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插入件包括第一插入件和第二插入件,第一插入件在上部轨条元件处直接附接到外侧轨条元件,第二插入件在下部轨条元件处直接附接到外侧轨条元件。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车辆包括具有乘客舱的本体、一对前轮、一对后轮和支撑本体、一对前轮和一对后轮的框架。框架包括保险杠支撑框架构件和联接到保险杠支撑框架构件的纵向框架构件。纵向框架构件包括具有不对称碰撞响应的轨条构件。
除了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轨条构件包括外侧轨条元件、内侧轨条元件、上部轨条元件和下部轨条元件,上部轨条元件和下部轨条元件在外侧轨条元件和内侧轨条元件之间延伸并与外侧轨条元件和内侧轨条元件连接。
除了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外侧轨条元件对轴向力表现出第一响应,内侧轨条元件对轴向力表现出第二响应,第二响应大于第一响应。
除了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外侧轨条元件包括第一厚度,内侧轨条元件包括大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除了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至少一个横梁延伸在内侧轨条元件和外侧轨条元件之间,与上部轨条元件和下部轨条元件隔开,至少一个横梁限定纵向延伸穿过轨条元件的第一和第二单元。
除了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插入件穿过保险杠支撑框架构件延伸至轨条构件。
除了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插入件直接附接到外侧轨条元件。
除了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外,插入件包括第一插入件和第二插入件,第一插入件在上部轨条元件处直接附接到外侧轨条元件,第二插入件在下部轨条元件处直接附接到外侧轨条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81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橡胶胶包切断装置
- 下一篇:使用递归自组织地图的虚拟行道估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