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输入快速动态响应的超薄TR组件电源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7848.3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0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潘李云;朱亦丹;孙前刚;李甘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7/5387;H02M3/15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封睿 |
地址: | 225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输入 快速 动态 响应 超薄 tr 组件 电源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压输入快速动态响应的超薄TR组件电源设计方法,包括Buck模块,HalfBridge模块,集成IC1模块,整流滤波模块,集成IC2模块,隔离反馈模块,PWM控制器模块,所述Buck模块连接DC650V高压输入,另一端连接HalfBridge模块,所述HalfBridge模块另一端连接整流滤波模块,所述集成IC1模块、集成IC2模块和隔离反馈模块的输入连接整流滤波模块,所述PWM控制器模块连接隔离反馈模块的输出,控制Buck模块和HalfBridge模块的开关动作。本发明将具有相同输入输出特性的电源厚度减小到8mm,同时具有快速动态响应能力,能够匹配脉冲制工作的超薄型TR组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控阵雷达TR组件供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压输入快速动态响应的超薄TR组件电源。
背景技术
相控阵雷达(PhaseArray Radar)天线阵面由许多辐射和接收单元(阵元)组成,单元数目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甚至上万。单元数越多,需求的功率越大,大功率甚至超大功率阵面供电使用低电压传输带来很多问题:传输损耗大,效率低;电流大,传输电缆粗;传输导体热耗大,散热不易处理等。所以大功率雷达开始逐渐转向选择高压直流供电。
高压直流供电能够克服上述低电压传输的缺点,但是对阵面TR组件电源设计带来很大挑战,高压输入需要足够的安全间距,而薄型电源内部空间狭小,高压不易处理,目前450VDC~650VDC输入的电源模块厚度通常在12.7mm左右,最薄的定制型电源厚度不少于9mm,现阶段,厚度每降低1mm都十分困难,但是对于阵列天线间距很小的情况,这样的厚度根本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受制于两个因素:1、薄型电源内部有效可利用高度小,高电压绝缘间距难处理;2、功率器件厚度、变压器厚度和板卡安装高度限制了模块厚度难以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压输入快速动态响应的超薄TR组件电源。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高压输入快速动态响应的超薄TR组件电源,包括Buck模块、HalfBridge模块、整流滤波模块、集成IC1模块、集成IC2模块、隔离反馈模块和PWM控制器模块,所述Buck模块和HalfBridge模块构成电源主拓扑,其中:Buck模块连接DC650V高压输入,对输入高压650VDC斩波后,输出360VDC的中压直流母线,作为HalfBridge模块的输入电压;HalfBridge模块的平面变压器模块初级对输入电压进行高频逆变,平面变压器模块次级将能量传递给整流滤波模块,产生+28V主路输出电压;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出电压连接集成IC1模块、集成IC2模块和隔离反馈模块,集成IC1模块将+28V转换成+5V,集成IC2模块将+28V转换成-12V,隔离反馈模块采样+28V输出送到PWM控制器模块用于闭环控制,产生开关控制信号,控制Buck模块和HalfBridge模块的开关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Buck模块中,储能电感采用Planar ER core磁芯,线圈采用印制板印制线,以降低模块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HalfBridge模块中,平面变压器模块采用EQ磁芯,线圈采用印制板印制线,以降低模块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的安装壳体内表面部分凹形设计,以拓展电源内部有效可用空间。
更进一步的,通过提升Buck模块开关频率,使得采用Planar ER core磁芯,采用印制板印制线线圈制备的续流电感L1,其感量满足要求。
更进一步的,通过提升HalfBridge模块2开关频率,使得采用EQ磁芯,采用印制板印制线线圈制备的平面变压器,其次级匝数满足要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将具有相同输入输出特性的电源厚度减小到8mm,同时具有快速动态响应能力,能够匹配脉冲制工作的超薄型TR组件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压输入快速动态响应的超薄TR组件电源的架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78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相控阵雷达电源输出电压重构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线锚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