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件式儿童膝外翻矫形器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7453.3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3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颉强;陆清达;杨亚婷;唐革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颉强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儿童 外翻 矫形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矫正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组件式儿童膝外翻矫形器及其控制方法,大腿组件设置有大腿支条和通过螺栓固定在大腿支条上端的大腿外侧撑板;大腿支条下端通过螺栓与膝关节组件的膝铰链连接,膝铰链下端通过固定块与小腿组件的小腿支条连接,小腿组件设置有小腿后部连接板与小腿支条、踝外侧撑板;固定块里侧通过支条连接有膝内侧撑板。本发明采用碳纤维组件和铝合金组件连接,钢性好,不易产生失效形变,并且较传统矫正器更为轻便,舒性好;设有孔位,无需传统方式进行石膏取型,只需测量患者腿部矫形需要的重要尺寸,模型精确度高且制作时间短,减少石膏取模后的运输,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矫正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件式儿童膝外翻矫形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儿童膝外翻是临床上常见的下肢肢体畸形,生活中俗称“X型腿”。据报道,有40多种疾病可以引发它,但70%以上的膝外翻是由于佝偻病所致。儿童膝外翻目前的临床定义: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膝能相碰,两足内踝分离而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下肢畸形。它可由先天遗传、后天营养不良、幼儿时期坐以及走姿势不正确引起,造成股骨内收、内旋和股骨外展、外旋所形成的一种骨关节异常现象。检查时,可于患者站立位,伸直下肢,双膝并拢,正常时双踝可并拢,如不能并拢,测量两内踝间的距离,即为膝外翻的大概程度。一般认为,间距在3cm以内为轻度,3~10cm之间为中度,10cm以上者为重度。大多数患者早期无不适,但严重膝外翻患者常有行走不便,严重影响美观,后期可出现膝关节早期退变性疾病。膝外翻治疗的目的是矫正畸形,改善步态及外观,预防早期出现关节退行性。对于严重的膝外翻,特别是在8岁以下肥胖儿童及病理性膝外翻者,踝间距超过5cm者可考虑佩戴支具进行畸形矫正。佩戴支具,保护膝关节,防止韧带不稳,达到矫正的效果。
儿童膝外翻并不少见,对于保守治疗的患儿以佩戴支具为主要方式,错过支具矫正时机且程度明显的膝外翻患儿可能面临手术治疗。市面上矫正支具很多,并且有很多鱼龙混珠,一些矫正器结构复杂,穿戴较为麻烦,且影响正常行走,矫正效果也不明显。经过大量临床应用得出的经验,现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缺陷有:1、现有的膝外翻矫正器结构复杂,穿戴较为麻烦,且影响正常行走,矫正效果也微乎其微。2、现有矫正支具,为热塑后吸塑而成,在膝关节处采用不锈钢铰链连接,重量大,覆盖面积大,支具易往下滑,钢材的疲劳度有限,时间久之后会出现矫正力度下降,患者不注意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目的,影响患者发育。3、传统支具一次定型,使用后尺寸不合适将需要重新定做,治疗成本较高。
针对以上传统支具的缺点,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组件式儿童膝外翻矫形器,来解决上述问题。主要意义在于:本产品中铰链采用铝合金,中间带有平面推力轴承,轴向间隙很小,所以施加在大小腿上的力量的方向不会发生变化,上下腿支条及施力处采用碳纤维制作,碳纤维具有抗疲劳性,施加的力量不会随着时间而减小,具有重量小,强度高,同时脚底带聚氨酯材料的鞋垫,不影响行走,不易下滑。当患儿生长发育时候,矫正力点发声偏倚时,可通过局部调整组件即可满足新的矫正需要,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及治疗负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件式儿童膝外翻矫形器及其控制方法。
一、本矫形器主要包括:
1、大腿模块,用于作用于大腿外侧,用于对人体大腿部位进行支撑;
2、膝关节模块,用于连接大腿模块和小腿模块,作用于膝关节内侧,对膝关节施加压力;
3、小腿模块,用于对人体小腿部位进行支撑;
4、脚垫模块,用于预防整个矫形器装置脱落。
进一步,所述大腿模块包括:大腿外侧撑板和大腿支条;
所述大腿外侧撑板和大腿支条均为碳纤维材质,所述大腿外侧撑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大腿支条上端,所述大腿支条下端通过螺栓与膝关节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颉强,未经颉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7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