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羽绒服面料抗菌处理废水回收处理方法及其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04574.2 | 申请日: | 2021-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3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昆明;张传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30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羽绒服 面料 抗菌 处理 废水 回收 方法 及其 设备 | ||
1.一种羽绒服面料抗菌处理废水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羽绒服面料抗菌处理废水回收处理设备实现,所述废水回收处理设备从进水口(1)至排水口(2)之间依次包括过滤吸附组件(10)、离心烘干装置(20)、酸碱检测投药组件(30)、缓流组件(40)、加热组件(50)、中和装置(60),所述加热组件(50)上还设有分级蒸馏装置(70),所述进水口(1)设置在过滤吸附组件(10)的进水端,所述排水口(2)设置在中和装置(60)的排水端,各组件或装置之间通过管道和阀门连接;
所述缓流组件(40)包括保温壳(401),保温壳(401)的一端连接加热组件(50)的加热源的烟道(405),保温壳(401)的上端设有排烟管(407),所述保温壳(401)的内部设有连接酸碱检测投药组件(30)出水端的底管(402),底管(402)的上端设有若干组缓流球(406),缓流球(406)的上端设有顶管(403),顶管(403)延伸至保温壳(401)外部连接螺旋管(404),螺旋管(404)缠绕在加热源的烟道(405)外壁上;
所述加热组件(50)包括炉体(501),以及炉体(501)内壁的保温层(502)和液体腔(503),液体腔(503)的内部设有加热腔(505),加热腔(505)的底端设有燃烧器(504),加热腔(505)的顶端连接烟道(405),所述保温层(502)的上端位置处设有埋管层(508),内部包裹螺旋管(404)的末端,液体腔(503)内壁靠近上端位置处设有多组喷嘴(509),喷嘴(509)连通螺旋管(404)的末端,喷嘴(509)朝向加热腔(505)外壁,液体腔(503)的顶端靠近一侧位置处设有连接分级蒸馏装置(70)的蒸汽回收管(507),液体腔(503)的底端设有连接中和装置(60)的废水管(506);
所述废水回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羽绒服面料抗菌处理后废水从进水口(1)进入过滤吸附组件(10)内,利用转动的活性炭桨叶,吸附废水中的染色粒子和羽绒服面料残留纤维,获得第一级废水;
步骤S2:所述第一级废水进入离心烘干装置,进行高速离心,离心后第一级处理废水出现分层,将底层浑浊的液体烘干后收集固体为纳米粒子团,得到的上层透明液为第二级废水;
步骤S3:所述第二级废水经过酸碱检测投药组件(30)进行PH检测,若第二级废水检测呈酸性则进入酸性通道中,与酸性通道中的投放的防腐蚀液体混合后形成第三级废水,若第二级废水检测呈碱性则进入碱性通道中,与碱性通道中的投放的防结垢液体混合后形成第三级废水;
步骤S4:所述第三级废水排出至缓流球(406)中,经过预加热后进入加热组件的液体腔(503),对第三级废水进行加热,溶剂由于沸点低形成的蒸汽通入分级蒸馏装置(70)中进行溶剂分离,获得残留的液体作为第四级废水;
步骤S5:所述第四级废水通过中和装置(60)中进行中和,调节第四级废水的PH至排放标准后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面料抗菌处理废水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羽绒服面料抗菌处理后废水中含有纳米粒子、溶剂类、弱酸或弱碱物质,所述纳米粒子为纳米银、纳米铜、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中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面料抗菌处理废水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防腐蚀液体为挥发性的钝化剂和缓蚀剂,防结垢液体为挥发性的螯合剂和分散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面料抗菌处理废水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吸附组件(10)包括筒体(102)和上盖(103),进水口(1)和排水管(104)均位于筒体(102)上,所述上盖(103)的上端设有驱动(106),驱动(106)的输出轴连接转轴,转轴位于筒体(102)内,转轴上设有若干组活性炭桨叶(1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羽绒服面料抗菌处理废水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04)通过环形管(80)连接离心烘干装置(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45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