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催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4557.9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2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盾;徐雪磊;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3/68 | 分类号: | B01J23/68;B01J37/10;B01J37/16;C02F1/3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催化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光催化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原位生长法于基材的表面上获得含Bi2O3不同晶相异质结构的复合光催化薄膜,而后浸泡至含银溶液中反应;即得经银修饰的含Bi2O3不同晶相异质结构的复合光催化薄膜;
将基材浸泡至前驱液中,通过水热法于基材的表面原位均相反应生长含Bi2O3不同晶相异质结构的复合光催化薄膜;其中,前驱液为溶液A和溶液B按体积比为7:1比例混合,溶液A为将Bi(NO3)3·5H2O和PVP依次加入至乙二醇溶液中;溶液B为将碘化钾溶于去离子水中;
所述溶液A中70毫升乙二醇中0.1g~0.3g PVP和0.05~0.3 M的Bi(NO3)3·5H2O;溶液B中10毫升去离子水中0.05~0.2 M的KI;
所述原位均相反应温度控制为120~160℃,反应时间为1~4h;反应后基材经去离子洗涤,洗涤后于60~80 ℃干燥6~10h;
所述基材为聚氯乙烯或涂覆环氧树脂的金属基材;其中,金属基材为316不锈钢,304不锈钢,铜片或铝片,环氧树脂涂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所述形成复合光催化薄膜的基材浸没于浓度为5~20g/L的硝酸银溶液中10~40min,而后取出再浸没至浓度为3~10g/L的抗坏血酸溶液中10~40min,使Ag+被还原成纳米银粒子并附着于光催化薄膜表面,即形成经银修饰的含Bi2O3不同晶相异质结构的复合光催化薄膜。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聚氯乙烯时,原位均相反应温度控制为120~160℃,反应时间为1~4h;反应后基材经去离子水洗涤,洗涤后于60~80℃干燥6~10h,即于基材表面形成类花瓣状Bi2O3/Bi2O2.7异质结复合光催化薄膜;
所述基材为涂覆环氧树脂的金属基材时,原位均相反应温度控制为120~140℃,反应时间为1~2h;反应后金属基材经去离子水洗涤,洗涤后于60~80℃干燥6~10h,即于基材表面形成类花状的Bi2O3/BiOI异质结复合光催化薄膜。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的光催化薄膜,其特征在于:按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于基材表面形成经银修饰的含Bi2O3不同晶相异质结构的复合光催化薄膜。
4.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催化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在杀菌或防污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455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