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法电石渣再利用过程中抗结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4244.3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6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泉;李少鹏;颜坤;朱干宇;孟子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1D53/48;B01D53/81;C01F11/02;C01F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石 再利用 过程 中抗结露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法电石渣再利用过程中抗结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干法电石渣再利用过程的除杂工艺中添加除湿剂,混合干法电石渣和除湿剂,所述除湿剂中粒径50微米的颗粒含量≥80wt%,并且所述除湿剂中粒径20微米的颗粒含量≥40wt%,所述方法改善了干法电石渣的吸湿结露性能,优化了干法电石渣的资源化短程利用技术,降低了袋式收尘器表面糊袋、腐蚀的风险,减少了设备维护频率,所述方法工艺简单,不影响产品性能,有效解决了干法电石渣回收过程中的困难,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法电石渣再利用过程中抗结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石渣是电石与水反应制备乙炔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聚氯乙烯(PVC)行业每年排放1800万吨电石渣。电石渣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含量可达80~90wt%,具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但残留部分杂质颗粒,一方面影响脱硫过程的效率及副产品脱硫石膏的品质,另一方面,粗硬的大颗粒杂质又会对设备产生磨损,因此电石渣的资源化再利用首先需要通过机械、重力等方式分离处理其中杂质。而在分离过程中,干法电石渣中残留的水分会在与气体的交互过程中完成再分配,在设备内部富集、凝结,甚至板结造成设备损坏,不利于干法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CN104190243A公开了一种燃煤锅炉用电石渣脱硫的方法及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电石渣经过烘干至含水率小于2wt%;用罗茨风机将电石渣吹入燃煤锅炉的炉膛,吹入的位置为炉膛前后墙下二次风入口弯管,吹入点数为炉膛前后墙各4个,将烘干处理后的电石渣直接用于炉内脱硫,但烘干处理成本较高。
CN107213779A公开了一种电石渣脱硫剂的生产系统和生产工艺,所述生产系统包括:电石渣烘干破碎系统、尾气处理系统和收集储存系统,将电石渣经过烘干、破碎、分离后用作炉内脱硫剂,但采用烘干方式处理残留水分,烘干处理成本较高。
CN108704470A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质调质的电石渣复合钙基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脱硫剂利用生物质与湿电石渣混合,调节湿电石渣中的水分,从而在无需加热烘干工序的情况下解决湿电石渣的入炉问题,但风干调质所需时间较长。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且效果好的干法电石渣再利用过程中抗结露的方法,完善干法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工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法电石渣再利用过程中抗结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干法电石渣再利用过程的除杂工艺中添加除湿剂,混合干法电石渣和除湿剂,且除湿剂具备特定的细度,改善了干法电石渣的吸湿结露性能,优化了干法电石渣的资源化短程利用技术,降低了袋式收尘器表面糊袋、腐蚀的风险,减少了设备维护频率,所述方法工艺简单,不影响产品性能,有效解决了干法电石渣回收过程中的困难,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法电石渣再利用过程中抗结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干法电石渣再利用过程的除杂工艺中添加除湿剂,混合干法电石渣和除湿剂;所述除湿剂中粒径50微米的颗粒含量≥80wt%;并且所述除湿剂中粒径20微米的颗粒含量≥40wt%。
其中除湿剂中粒径50微米的颗粒含量≥80wt%,例如可以是80wt%、82wt%、84wt%、86wt%、88wt%、90wt%、92wt%、94wt%、96wt%或98wt%等;除湿剂中粒径20微米的颗粒含量≥40wt%,例如可以是40wt%、42wt%、44wt%、46wt%、48wt%、50wt%、52wt%、54wt%、56wt%或58wt%等。
干法电石渣残留水分较少、粒度较细,通过烘干处理会产生额外的成本,而残留水分如不妥善处理,经过再分配后极易富集、凝结,形成板结。与物理烘干相对,通过除湿剂处理干法电石渣并吸收部分残留水分,改善物料整体亲疏水性并降低物料的含水率,可以起到控制生产流程内物料湿度,防止物料结露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4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