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选择性浸出回收废弃镀银件或含银固体废物表面银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04173.7 | 申请日: | 2021-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5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龙;蒋建航;王瑞雪;马恩;苑文仪;白建峰;王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B11/00 | 分类号: | C22B11/00;C22B7/00;C22B3/16;C22B3/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王洁平 |
| 地址: | 2012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选择性 浸出 回收 废弃 镀银 固体废物 表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择性浸出回收废弃镀银件或含银固体废物表面银的方法。该方法以含银废弃硅片以及废弃镀银废料为原料,加入类离子液体‑无水氯化盐体系进行浸出反应,浸出结束后过滤,向浸出液中加去离子水沉淀还原浸出液中的银,还原结束后过滤,得到氯化银和滤液。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浸出时间短、成本低廉、采用无毒性、可生物降解的类离子液体绿色溶剂,可以选择性的浸出废弃镀银件中银,避免使用大量的强酸等有毒有溶剂同时也减少了其他物质的还原,降低了后续金属分离的难度。实现金属银的绿色高效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择性浸出回收废弃镀银件或含银固体废物表面银的方法,属于金属回收和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银在金属中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银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电镀、感光材料和工业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与银矿相比,含银废料中银含量较高,在全世界各地银矿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从二次资源中回收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生产中银回收使用比较成熟的工艺主要分为火法回收、湿法回收。其中火法分为:硝石氧化精炼法、分银炉精炼法、TROF转炉精炼法、真空蒸馏精炼法和卡尔多精炼法。火法回收的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易工业化生产,缺点就是银的回收率低,需消耗大量能量,易产生二次污染,污染环境。湿法回收技术中通常采用强酸溶液,随后在液相中将银离子转换为银单质或者化合物。目前采用的湿法技术有:硝酸溶解法、浓硫酸溶解法、氨水溶解法、亚硫酸拿溶解法、硫代硫酸盐溶解法、硫脲溶解法和氯化法等。硝酸、硫酸均是强酸,具有高氧化性,高腐蚀性,且其他贱金属也会同时溶解,加大了后续提纯的难度,并且产生的毒气体有害人体健康且污染环境。氨水回收法的反应条件必须在pH7.7的情况下,且氨水具有一定的刺鼻性气味,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损害和污染。硫代硫酸盐法虽然其溶解速度快、浸出率高,但是其性质不稳定,导致实际消耗量大,成本较高。硫脲法具备溶解速度快、选择性好的优点,但是硫脲溶剂法也存在操作费用高,易氧化,设备易腐蚀等缺点。氯化法虽然浸出速率较快,但是Cl2对环境污染严重,对设备腐蚀性能要求也较高。因此,探索出一种选择性溶解废弃镀银件中银的绿色浸出回收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类离子液体-无水氯化物体系进行选择性浸出回收废弃镀银件或含银固体废物表面银的方法;本发明采用了选择性浸出法,能够将废弃镀银件中的银选择性浸出,得到高纯度银,对贵金属的回收有重要意义,避免使用强酸或者氰化物等二次污染严重、剧毒的试剂使得回收过程绿色无污染化。
本发明采用类离子液体-氯化物体系选择性浸出法浸出废弃镀银件中银回收,主要利用该体系对废弃镀银件中银的溶解速度优于其他金属,能够将银选择性溶解为离子,银的还原是通过向浸出液中加去离子水来实现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选择性浸出回收废弃镀银件或含银固体废物表面银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按照固液质量体积比为1:5-1:80g/mL将将废弃镀银件或含银固体废物加入到由无机氯化盐和类离子液体溶剂组成的混合溶液中进行浸出反应,浸出温度为30-80℃,浸出时间为30-60min,浸出结束后,过滤得第一滤液和滤渣;然后向第一滤液中加去离子水,还原沉淀滤液中的银离子,沉淀结束后,过滤得第二滤液和氯化银,氯化银回收,第二滤液循环使用。
本发明中,废弃镀银件和无机氯化盐和类离子液体溶剂组成的混合溶液的固液质量体积比为1:20-1:80g/mL。
本发明中,无机氯化盐为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铜、氯化铁或者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中,无机氯化盐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25- 1.5mol/L。
本发明中,浸出温度为6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未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41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位衍射实验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水轮发电机定子培训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