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动式水下观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4014.7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章雪挺;吴涛;吴国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瀚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B63B22/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动 水下 观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水体浮动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动式水下观测装置。包括:浮力标体、仪器舱;仪器舱,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水体参数的检测设备;浮力标体呈环形;浮力标体上设置有压浪板,压浪板由浮力标体的轴心线向外倾斜;浮力标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仪器舱的空腔;浮力标体与仪器舱之间通过绞索连接;浮力标体,能够收放绞索。现有技术中,虽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浮动工作平台,但是该平台的抗水浪性能并不优秀。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利用环形的浮力标体以及压浪板,从而能够有效对抗来自不同角度的水浪,提高装置整体的浮动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浮动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动式水下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海洋、湖泊等广域水域的认知不断的加深。为了更好的对某一水域进行监测,通常需要用到浮动式观测设备,以对某一水域进行持续的、长期的监测。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船基线型水下浮动平台【申请号:CN201810653821.3、公开号:CN108657391A】包括:船型标、锚船机构、收放机构和水下平台;锚船机构和收放机构位于船型标的腔体内,船型标浮于水面;收放机构与水下平台连接;船型标位于水下平台的两端;水下平台悬浮于水体中;锚船机构锚定船型标。虽然该专利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浮动式水上作业平台,但是该专利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是双船型标体设计,这种设计仅船首位置抗水浪的能力较强,当面对来自于不同角度的水浪时,因不同位置的抗水浪能力并不相同,导致装置整体的浮动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浮动式水下观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浮动式水下观测装置,包括:浮力标体、仪器舱;仪器舱,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水体参数的检测设备;浮力标体呈环形;浮力标体上设置有压浪板,压浪板由浮力标体的轴心线向外倾斜;压浪板环绕在浮力标体的四周;浮力标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仪器舱的空腔;浮力标体与仪器舱之间通过绞索连接;浮力标体,能够收放绞索。
在实际应用时,将浮力标体连同仪器舱一同置于待观测的水域中。在浮力标体的浮力作用下,浮力标体将带动仪器舱共同漂浮在水面上。通过放出绞索,浮力标体可将仪器舱释放与水面下。此时,仪器舱进入水面下后,即可持续的获取水体数据。因浮力标体自身呈环形,则在不同角度下,浮力标体承受水浪的能力是相同的,且遇到不同角度的水浪时,利用压浪板均能够水浪压至浮力标体的下方,从而提高了浮动稳定性。同时,因浮力标体的抗水浪能力不会因水浪的角度产生变化,这就使得浮力标体不会因水浪角度的不同而与仪器舱之间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从而减轻了浮力标体与仪器舱之间的相互拉扯,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浮动稳定性。
进一步的,浮力标体内设置有绞索装置;绞索装置,用于收放绞索;绞索装置通过绞索与仪器舱相连接。
进一步的,绞索装置包括收卷轮、导向轮;收卷轮,用于收放绞索;导向轮,用于引导收卷轮上的绞索至仪器舱处。
进一步的,收卷轮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收卷轮通过第一转动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浮力标体的内部;导向轮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轴,导向轮通过第二转动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浮力标体内远离水面的一端。
进一步的,第一转动轴包括驱动轴、从动轴;驱动轴与从动轴相啮合。
进一步的,第二转动轴穿过导向轮,第二转动轴上设置有球形转动部;导向轮套接在球形转动部上。
进一步的,绞索装置的数量为多个,绞索装置环绕在仪器舱的四周。
进一步的,浮力标体内设置有绞索舱、电子舱;绞索装置设置在绞索舱内;绞索舱设置在电子舱的上方;绞索舱与电子舱之间设置有密封板。
进一步的,空腔沿浮力标体的轴线设置;空腔贯穿浮力标体的上下表面。
进一步的,仪器舱呈球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瀚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瀚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40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