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盘装线缆导体质量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2842.7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钢;储昭杰;张建国;韩飞;杨阳;贾勇勇;陶加贵;杨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G01B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导体 质量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盘装线缆导体质量测量装置,包括用于盘装线缆长度测量的长度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导体电阻的电阻测量模块、中间段导体长度测量装置和中央处理器,该装置采用手提式结构方便在现场移动和测试,所述电阻测量模块包括测量电路和与测量电路两端电连接的两个活动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用于与待测量导体段的两端电连接,所述中间段导体长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两个接线端子间的距离,所述测量电路包括恒流源电阻测量电路和双臂电桥电阻测量电路;该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线缆导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本发明能够当电力线缆物资到货后在仓库现场进行快速、全面的预筛查和盘装电力线缆中间段导体质量有效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质量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盘装线缆导体质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线缆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电网物资之一。质量事件表明,线缆中 间段“劣质铜”、“缺芯数”、“少截面”等质量问题仍时有发生,盘装电力线缆中间段导 体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当前,线缆导体质量检测主要采用到货抽样检测模式,即:盘装电力线缆到货后,截取端部3米左右送至实验室开展导体直流电阻检测。实验室抽样检测仅能检验线缆端部导体质量,无法检验盘装线缆中间段导体质量。如果通过截取中间段导体进行实验室送样检测来判断中间段导体的质量,那么截取后的盘装线缆只能作废,并且实验室抽样检测涉及抽样、送样、制样、检测等过程,严重影响电力线缆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因此,从时效性和成本上来看,目前物资仓库现场亟需新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来实现全批次盘装线缆中间段导体质量的现场快速排查。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盘装线缆导体质量测量装置,能够当电力线缆物资到货后在仓库现场进行快速、全面的预筛查和盘装电力线缆中间段导体质量有效检测。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盘装线缆导体质量测量装置,包括用于盘装线缆长度测量的长度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导体电阻的电阻测量模块、中间段导体长度测量装置和中央处理器,该装置采用手提式结构,手提式结构可以用底部滚轮替代。所述电阻测量模块包括测量电路和与测量电路两端电连接的两个活动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用于与待测量导体段的两端电连接,所述中间段导体长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两个接线端子间的距离,所述测量电路包括恒流源电阻测量电路和双臂电桥电阻测量电路;该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测试时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中央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1)中央处理器控制所述长度测量模块向盘装线缆一端注入高频低压脉冲,根据脉冲反射时间和脉冲传播速度,计算得到线缆长度;中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阻测量模块通过恒流源电阻测量电路测量得到盘装线缆的直流电阻;
(2)根据盘装线缆的线缆长度、测试时温度和测试电阻计算盘装线缆在标准温度下每公里的导体电阻,并与检测标准比对,如果低于标准要求值,则判断盘装线缆的导体质量合格;如果高于标准要求值,则进行下一步;
(3)中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阻测量模块通过双臂电桥电阻测量电路测量线缆端部的电阻,通过所述中间段导体长度测量装置测量所取线缆端部的长度;
(4)根据线缆端部的线缆长度、测试时温度和测试电阻计算线缆端部在标准温度下每公里的导体电阻,并与检测标准比对,如果高于标准要求值,则判断线缆端部不合格,结束测试;如果低于标准要求值,则判断线缆端部的导体质量合格,并进行下一步;
(5)中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阻测量模块通过双臂电桥电阻测量电路测量线缆中间段的电阻,通过所述中间段导体长度测量装置测量所取线缆中间段的长度;
(6)根据线缆中间段的线缆长度、测试时温度和测试电阻计算线缆中间段在标准温度下每公里的导体电阻,并与检测标准比对,判断线缆端部以及线缆中间段的导体质量是否合格。
步骤(2)和步骤(4)中所述的根据线缆长度、测试时温度和测试电阻计算标准温度下每公里的导体电阻,其计算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28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