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水条件下岩溶建筑地基复合加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00098.7 | 申请日: | 2021-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默涵;于明辉;王亮亮;赵雷雷;岳建鹏;赵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邓道花 |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条件下 岩溶 建筑 地基 复合 加固 方法 | ||
1.一种动水条件下岩溶建筑地基复合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对地质进行勘探,获取水文地质基础数据;
S2:基于所述基础数据,确定膨胀材料及浸水膨胀速度;
S3:基于膨胀材料单位时间注入速度、膨胀材料的浸水膨胀速度和水流速,确定上游注入孔和场地上边界的相对位置S,并基于所述上边界位置设置安全距离,根据膨胀材料的膨胀速率及最终膨胀体积,确定侧边界和下游注入孔位置;
S4:对基于S3确定的上游注入孔位置进行钻孔并加入膨胀性材料,待封堵区域S封堵完成后,对下游注入孔位置进行钻孔并加入膨胀材料;
S5:在确定膨胀材料对岩溶孔洞连通区完全封堵后,对待处理场地进行注浆钻孔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水条件下岩溶建筑地基复合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的所述水文地质基础数据包括地下动水流速、流向以及溶洞的大小和分布,并测得地下水的最大深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水条件下岩溶建筑地基复合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界的相对位置S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S表示在t0时间内膨胀材料颗粒运动的距离,t0为膨胀材料颗粒沉入水底所需要时间,vt为膨胀材料颗粒在t时刻的横向速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水条件下岩溶建筑地基复合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材料颗粒在t时刻的横向速度vt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v0为水流速度,a横为膨胀性颗粒在水中的横向加速度,t表示时间即某一时刻,k表示水的粘滞力系数,ρ球表示膨胀材料颗粒密度,膨胀材料颗粒膨胀速率为v1,初始直径为d1,a横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F为膨胀材料颗粒在水中的阻力,m为膨胀材料颗粒的质量,v0表示出管时水流速度,v1表示膨胀速率,根据斯托克斯定律可知:
F=6πkv0·R=3πkv0v1td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水条件下岩溶建筑地基复合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入水底所需要时间t0,通过膨胀性颗粒沉入水底时的平衡方程进行计算,所述平衡方程为:
膨胀颗粒材料注入管出口时的竖向速度为:
其中,h为溶洞中最大水深,a竖为膨胀性颗粒在水中下沉的加速度,vz为入管时初速度,所述膨胀性颗粒在水中下沉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Vt表示在t时刻时膨胀性颗粒体积,Vt=v1tV1,V1为膨胀性颗粒初体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水条件下岩溶建筑地基复合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界和下游注入孔位置的计算公式为:
L=vztR·v1t0d1
其中,L为场地侧边界及地下水下游注入孔距离最长位置,膨胀性颗粒首次注入所需时间为tR,在单位时间内注入颗粒数量为vztR。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动水条件下岩溶建筑地基复合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封堵区域的监测为基于对地下水流速的监控,完成对上游地下水的封堵的标准为上游地下水流速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009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