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密封条生产用切割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98073.8 | 申请日: | 2021-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3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敏;李宝贵;何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晨阳橡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6D7/18 | 分类号: | B26D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沈小青 | 
| 地址: | 231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密封条 生产 切割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密封条生产用切割设备,包括用于对汽车密封条进行切断的切割设备、用于对密封条进行压紧以便于密封条切割后及时分离的密封条压正机构以及用于对所述切割设备输出端表面粘粘物进行清除的清洁机构,切割设备包括切割台和固定座,固定座与切割台之间设置有用于切割密封条的切刀,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切刀上下移动的升降部件,升降部件的输出端与切刀相连,通过设置密封条压正机构,当用户使用该装置升降部件对密封条完成一次切断时,压紧杆可对密封条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使切刀在上移时,密封条可快速与切刀相脱离,并切刀对密封条进行切断时,剐板可对切刀表面进行剐蹭,将其表面粘附的胶质进行去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密封条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密封条生产用切割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密封条具有填补车身组成部件间的各种间歇、缝隙的作用,以及可良好进行减震、防水、防尘、隔音、装饰等功用,提高驾乘体验的舒适感和保护车体。
汽车密封条在实际生产加工中,会借助切割设备来对密封条进行切断,现有的切割设备虽然自动化程度较好,可实现自动切割和自动出料输送,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密封条切割设备仍具有一定的不足性,由于密封条为柔性材质,切割设备往往在完成对密封条的一次切断时,切刀表面与密封条断口处有一定的接触,故切刀在上移收缩时,密封条与切刀无法快速进行分离,以至于切刀在上移时会将密封条断口处向上带起一截,易使密封条在设备内部向外移出时摆放位置杂乱,不便于用户对密封条的整理,影响设备的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密封条生产用切割设备,解决现有的,现有密封条切割设备仍具有一定的不足性,由于密封条为柔性材质,切割设备往往在完成对密封条的一次切断时,切刀表面与密封条断口处有一定的接触,故切刀在上移收缩时,密封条与切刀无法快速进行分离,以至于切刀在上移时会将密封条断口处向上带起一截,易使密封条在设备内部向外移出时摆放位置杂乱,不便于用户对密封条的整理,影响设备的加工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密封条生产用切割设备,包括用于对汽车密封条进行切断的切割设备、用于对密封条进行压紧以便于密封条切割后及时分离的密封条压正机构以及用于对所述切割设备输出端表面粘粘物进行清除的清洁机构;
所述切割设备包括切割台和通过支架平行设置于所述切割台上方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切割台之间设置有用于切割密封条的切刀,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切刀上下移动的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的输出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固定座且与所述切刀相连,所述清洁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切刀的侧面贴合,以对所述切刀表面上粘粘的胶质进行清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密封条压正机构包括两个压正座和套设于所述升降部件输出端上的固定套,两个所述的压正座对称设置在所述切刀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正座的底部设置有敞口孔腔,所述敞口孔腔内竖直滑动插设有压紧杆,所述敞口孔腔的出口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压紧杆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径与所述敞口孔腔的内径相同,所述固定环和所述限位环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敞口孔腔内的转轮,所述转轮通过支架设置于所述压紧杆的正上方,所述固定套的侧面铰接有伸缩连杆,所述伸缩连杆延伸至所述敞口孔腔内且与所述转轮相连,所述压正座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所述伸缩连杆穿过的滑动槽,所述转轮连接有偏转片,在所述转轮转动时,所述偏转片与所述压紧杆抵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清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压正座内壁上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一侧滑动插设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一侧开设有转槽,所述固定筒的出口端设置有剐板,所述剐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转槽并通过支撑架与所述转槽的内壁相铰接,所述剐板一侧的表面上均匀连接有固定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晨阳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晨阳橡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80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