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抛石填海区地连墙抓锤铣成槽的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97004.5 | 申请日: | 2021-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2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包小华;潘纪浩;冯师;崔宏志;祝强;陈湘生;王溥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F5/02 | 分类号: | E02F5/02;E02D5/18;E02D29/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朱阳波 |
| 地址: | 51806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石填 海区 连墙抓锤铣成槽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抛石填海区地连墙抓锤铣成槽的施工方法,包括:在预设开槽区的两侧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将所述预设开槽区划分成若干个预设开槽段,对所述若干个预设开槽段进行抓斗开挖至风化层,形成若干个第一槽孔;对所述若干个第一槽孔的底部交替进行铣槽施工和重锤施工,形成若干个预设深度的第二槽孔。通过注浆将抛石层填满,防止在挖槽的过程中发生局部塌方,抓斗施工的方式抓取土层,提高了开挖抛石填海区土层的效率,利用重锤破坏风化层中的岩石结构,提高了铣槽的施工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风化层中的岩石对铣槽机的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抛石填海区地连墙抓锤铣成槽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抛石填海区存在较厚且分布不均匀的抛石层,采用常规的施工工艺会导致成槽成孔施工困难。相比于在黏性土中进行地连墙开挖成槽引起的土体位移,抛石填海地层由于抛石本身粘聚力更小,且孔隙率过大易,在施工过程中导致漏浆塌孔,不仅使土体位移更大,还有可能产生塌方。当下覆基岩较高时,采用常规的抓铣结合的施工工艺不仅导致设备严重磨损,而且施工速度慢,严重耽误工期。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石填海区地连墙抓锤铣成槽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抛石填海区成槽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抛石填海区地连墙抓锤铣成槽的施工方法,其中,包括:
在预设开槽区的两侧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将所述预设开槽区划分成若干个预设开槽段,对所述若干个预设开槽段进行抓斗开挖至风化层,形成若干个第一槽孔;
对所述若干个第一槽孔交替进行铣槽施工和重锤施工,形成若干个预设深度的第二槽孔,其中,所述第二槽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槽孔的深度;
将相邻的两个第二槽孔之间的隔墙去除,得到第一成槽。
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在预开槽区的两侧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包括:
在预开槽区的两侧各开设至少两排注浆孔;
采用跳孔施工的方式向所述注浆孔进行注浆施工,其中,所述注浆施工采用的注浆材料为双液浆和/或砂浆。
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靠近所述预开槽区的注浆孔与所述预开槽区的距离为0.8~1.2m;相邻的两个注浆孔之间的距离为0.8~1.2m。
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若干个第一槽孔交替进行铣槽施工和重锤施工,形成若干个预设深度的第二槽孔,包括:
对每个第一槽孔的底部进行铣槽施工,当最大铣槽速度小于3cm/min时,采用重锤向当前阶段的槽孔的底部进行锤击,再继续进行铣槽施工;
重复进行当最大铣槽速度小于3cm/min时,采用重锤向当前阶段的槽孔的底部进行锤击,再继续进行铣槽施工的步骤,直至形成若干个预设深度的第二槽孔。
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重锤的下落高度为4-6m,所述重锤的重量为12-16t。
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重锤的平均锤击速率为0.1-0.4m/h,锤击时间为1-3h,最小锤击深度为0.3-0.6m。
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采用双轮铣槽机进行所述铣槽施工,当铣槽施工的铣槽深度不超过预设深度时,所述双轮铣槽机的切削速度为第一切削速度;当铣槽施工的铣槽深度超过预设深度时,所述双轮槽铣机的切削速度为第二切削速度;其中,所述第二切削速度大于所述第一切削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大学;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70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炸炉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AI智能化煤矸分选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