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6423.7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9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邓建才;汪院生;胡维平;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4/00 | 分类号: | A01D4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龙涛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水生 植物群落 收割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包括刀片装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可调节连接于所述刀片装置上;所述刀片装置包括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刀片的一端锁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刀片上端1/3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端一侧;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刀片的上端1/3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端另一侧。本发明不但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收割效率高效,且具有极佳的稳定性,且适用于水源地以及河道的水生植物冠层收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植物收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生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和关键的食物链,在调控水生生态系统能量循环、结构和功能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富营养化或水污染较为严重的湖泊,水生植物群落具有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盐、增加溶解氧、提高透明度、促进悬浮颗粒物沉降、抑制底泥再悬浮与藻类生长等极其重要的水质改善功能。
在适宜的光照、水深、营养盐等水环境条件下,一些沉水植物,如马来眼子菜、狐尾藻等出现疯长,导致其冠层裸露至水面。水生植物快速生长会出现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水生植物冠层裸露会破坏了水面完整性、影响水域的整体景观;其次,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冠层会形成避光层,导致低冠层的沉水植物因光饥饿而死亡、水生植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水体生态功能受损;再者,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密度或生物量过大,水生植物夜间呼吸作用造成局部水域缺氧,威胁水生动物(鱼类)生存;此外,秋冬季节水生植物开始腐烂降解,植株体易降解部分内含营养盐释放进入水体,产生次生污染;难降解残体沉降至底泥表面,加快了浅水湖泊沼泽化以及河道淤积进程。因此,对水生植物生物量(密度)与群落结构进行适当收割调控,对于构建良性的水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物理(大型机械收割调控)、化学(除草剂调控)、生物(食鱼草调控)等方法在水生植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调控水源地附近的水生植物生物量或密度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例如,船载收割机械应用于浅水湖泊等大水体水生植被收割时,由于船只和船载的械机设备需要化石燃料驱动,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燃油泄漏风险,不宜在水源地尤其是水域一级保护区内或水位较浅的河道近岸区域使用;化学方法是通过施用除草剂来控制水生植物生物量或密度的方法,需要向水体中投放一定剂量的除草剂(化学合成的有机物质),考虑到除草剂残留、生物体富集风险以对水源地供水品质的威胁,化学方法同样也不适合在水源地或敏感水体中使用;食草鱼调控方法是利用草鱼控制水草生物量的方法,草鱼在食草过程中会排泄大量高氮磷含量的粪便,对水源地水质构成严重危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高效,且适用于水源地以及河道近岸水生植物冠层收割调控的装置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装置的使用可快速移除目标水生植物,消除水源地和重要水域水生植物腐烂降解产生的次生污染,同时为低冠层水生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态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群落收割装置,包括刀片装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可调节连接于所述刀片装置上;
所述刀片装置包括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刀片的一端锁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刀片上端1/3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端一侧;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刀片的上端1/3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端另一侧。
优选地,每个所述刀片刀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钢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64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