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摩擦自复位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5592.9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2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魏标;万克成;蒋丽忠;李姗姗;闵浩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4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蔡实艳;周晓艳 |
地址: | 410083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擦 复位 减震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摩擦自复位减震装置,包括上支座组件、下支座组件、耗能复位索和吊索,上支座组件包括上支座板以及设置于上支座板上的上吊臂,下支座组件包括下支座板以及设置于下支座板上的下吊臂,上吊臂和下吊臂位于相对设置的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且上吊臂的吊索安装面A位于下吊臂的吊索安装面B的下方,吊索安装面A与吊索安装面B之间通过多根吊索连接,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之间通过多根耗能复位索连接。采用吊索和耗能复位索实现承力,同时利用耗能复位索实现消耗地震能量以及带动整个减震装置复位,满足耗能隔震和震后复位的需求;在摆动的过程中,装置中不存在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能有效解决因摩擦而产生的损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减隔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摩擦自复位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而近年来的地震灾害表明,地震后交通要道常常会遭到破坏,这将导致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而桥梁是交通要道的咽喉,它的抗震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抗震救灾的效果。因此,如何做好桥梁抗震一直以来都是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现阶段多采用减隔震技术作为工程抗震手段,这种桥梁抗震设计方法要求选择合适的减隔震装置。最常用的减隔震装置多应用于桥墩支座处,它能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内力分布。
目前桥梁结构上广泛使用的减隔震支座主要有以下几类:盆式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和摩擦摆式隔震支座等,但是常用的几种减隔震支座均存在不足之处。
盆式橡胶支座具有承载力大、摩擦小、转角大等优点。但是,这种支座需要经常更换内部橡胶,且更换不易,变相提高了支座成本;不仅如此,这种支座并不具备自复位功能。
铅芯橡胶支座同样存在橡胶老化的问题,而且铅芯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污染。除此之外,单根铅芯的稳定性差,在实际使用中因周期反复荷载或者温度影响,可能会发生疲劳剪切破坏,这将大幅度下降支座的阻尼性能和自复位性能。
摩擦摆式隔震支座在地震作用下,支座的摆动会使上部结构抬升(即抬梁现象)且难以调整高度,这可能导致发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不等高桥墩桥梁结构发生变形;同时摩擦摆式隔震支座依靠摩擦力作用,摩擦力作用下,支座的损耗严重,而支座不易于更换,变相提高了支座成本。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无摩擦自复位减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摩擦自复位减震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减隔震支座存在的不足,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摩擦自复位减震装置,包括上支座组件、下支座组件、耗能复位索和吊索,所述上支座组件包括上支座板以及设置于上支座板上的上吊臂,所述下支座组件包括下支座板以及设置于下支座板上的下吊臂,所述上吊臂和下吊臂位于相对设置的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且所述上吊臂的吊索安装面A位于下吊臂的吊索安装面B的下方,所述吊索安装面A与吊索安装面B之间通过多根吊索连接,所述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之间通过多根耗能复位索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调高装置;上吊臂和下吊臂中至少一个是通过调高装置进行安装,通过调高装置实现调节减震装置的高度。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调高装置包括套筒、锁止螺栓和锁紧螺母,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供上吊臂或下吊臂运动的滑动槽,所述套筒沿着滑动槽的长度方向设有安装槽,所述锁止螺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且贯穿滑动槽设置,所述锁止螺栓和锁紧螺母配合用于对上吊臂或下吊臂限位。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调高装置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部,所述垫块用于对上吊臂或下吊臂位于套筒内的一端进行支撑。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吊臂及下吊臂位于套筒内的一端设有与锁止螺栓相匹配的开口。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多件耗能复位索和多件吊索均采用均布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55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