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大感受野特征优化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4657.8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3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延光;夏晨星;段松松;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32 | 分类号: | G06K9/32;G06K9/34;G06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大 感受 特征 优化 显著 目标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超大感受野特征优化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1)将ResNet-50作为主干框架对RGB图像提取多尺度特征信息然后进行编码;
(2)利用超大感受野特征机制优化多尺度特征生成高质量特征;
(3)利用隐形关系特征融合机制将优化后的特征进行互补性融合,然后生成最终显著性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大感受野特征优化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方法是:
2.1)收集显著性目标检测领域常用的RGB图像数据集,MSRA-10K数据集、SOD数据集、ECSSD数据集、HKU-IS数据集、PASCA-S数据集。
2.2)将HKU-IS和MSRA-10K数据集作为训练数据集,将PASCA-S数据集、SOD数据集、THUS数据集、ECSSD数据集作为测试数据集。
2.3)将预训练好的ResNet-50作为主干框架从输入RGB图像数据集提取多尺度特征,然后对多尺度特征进行编码(Res_1、Res_2、Res_3、Res_4、Res_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大感受野特征优化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方法是:
3.1)将多尺度特征输入超大感受野特征优化机制,输入特征和相关侧输出特征通过卷积核为1×1、3×3、1×5和5×1、1×7和7×1的卷积操作生成特征(T1、T2、T3、T4)。
其中Convi(i=1,3,5,7)分别为卷积核为1×1、3×3、1×5和5×1、1×7和7×1的卷积操作,Res_i为从ResNet-50中提取的多尺度特征,up(x)为上采样操作。
3.2)步骤3.1中生成特征T1、T2、T3、T4分别输入到卷积核为3×3,其中填充率分别为(0,2,4,8),并进行空洞卷积操作生成特征Z1、Z2、Z3、Z4。
Zi=astrous(Ti)
其中i=1,2,3,4,astrous(x)为卷积核大小为3×3填充率分别为(0,2,4,8)的空洞卷积操作。
3.3)步骤3.2种生成特征Z1、Z2、Z3、Z4、Res_i进行特征聚合生成优化后的特征Pi(i=1,2,3,4,5)
Pi=concat(Res-i+up(Z1)+up(Z2)+up(Z3)+up(Z4))
其中concat(x)为特征聚合操作,Res-i(i=1,2,3,4,5)为ResNet-50中提取的多尺度特征,up(x)为上采样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大感受野特征优化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方法是:
4.1)将超大感受野特征优化机制中生成的特征P1、P2、P3、P4、P5输入到隐形关系特征融合机制多尺度特征进行层次性融合,生成高质量特征F1、F2、F3、F4、F5。
其中concat(x)为特征聚合操作,up(x)为上采样操作。
4.2)将生成的F1利用卷积核大小是1×1的卷积操作和sigmoid(x)函数生成最终显著性图M。
M=s(conv1(F1))
其中s(x)是sigmoid(x)函数,conv1(x)是卷积核为1×1的卷积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46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