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电态势表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4232.7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1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明;张永光;翟绪论;江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343 | 分类号: | G06F30/343;G06F30/34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何健 |
地址: | 31403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态势 表示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1.一种网电态势表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接收的网电态势数据进行分类,按照空间相关性、逻辑相关性、业务相关性分别分类到物理层、逻辑层或用户层;
按照物理层、逻辑层和用户层的层内相关性,在各层分别标注各层节点,其中物理层节点根据空间分布位置进行标注,逻辑层节点根据节点的传输、交换或终端的不同用途进行标注,用户层节点根据应用业务进行标注;
按照物理层、逻辑层和用户层的层内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层内节点间连接,其中逻辑层中的传输节点的节点间连接表示信号通联关系,传输节点与交换节点和终端节点之间的连接表示网络拓扑关系,用户层节点之间的连接表示业务通联关系;
按照物理层、逻辑层和用户层的层间节点的溯源关系,进行层间节点间连接,其中逻辑层的传输节点与物理层节点之间的连接表示逻辑与电磁的溯源关系,逻辑层的终端节点与用户层节点之间的连接表示网络与业务的溯源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节点包括多个网电平台,所述物理层的网电态势数据包括多个网电平台的位置信息及关联的电磁特征,所述物理层节点根据空间分布位置进行标注包括:
加载全球地理信息地图;
将各个网电平台的位置信息显示在所述全球地理信息地图上,并标注各个网电平台所关联的电磁特征,其中所述位置信息包括地理经纬度,所述电磁特征包括通信频段和通信系统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层的传输节点、交换节点和终端节点均包括多个,所述逻辑层节点根据节点的传输、交换或终端的用途进行标注包括:
根据逻辑层的网电态势数据,将各个传输节点标注上通信辐射源设备的IP地址和通信系统识别号,将各个交换节点标注上通信交换设备的IP地址和设备类型,将各个终端节点标注上用户使用终端的IP地址和终端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层节点包括多个业务节点,所述用户层节点根据应用业务进行标注包括:
根据用户层的网电态势数据,将各个业务节点标注上业务范畴,所述业务范畴包括语音、图像、视频和文字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物理层、逻辑层和用户层的层间节点的溯源关系,进行层间节点间连接包括:
根据逻辑与电磁的溯源关系,将物理层的各个节点分别与逻辑层的至少一个传输节点进行层间节点间连接;
根据网络与业务的溯源关系,将逻辑层的各个终端节点分别与用户层的至少一个业务节点进行层间节点间连接。
6.一种网电态势表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分类单元,用于对接收的网电态势数据进行分类,按照空间相关性、逻辑相关性、业务相关性分别分类到物理层、逻辑层或用户层;
层内节点标注单元,用于按照物理层、逻辑层和用户层的层内相关性,在各层分别标注各层节点,其中物理层节点根据空间分布位置进行标注,逻辑层节点根据节点的传输、交换或终端的不同用途进行标注,用户层节点根据应用业务进行标注;
层内节点连接单元,用于按照物理层、逻辑层和用户层的层内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层内节点间连接,其中逻辑层中的传输节点的节点间连接表示信号通联关系,传输节点与交换节点和终端节点之间的连接表示网络拓扑关系,用户层节点之间的连接表示业务通联关系;
层间节点连接单元,用于按照物理层、逻辑层和用户层的层间节点的溯源关系,进行层间节点间连接,其中逻辑层的传输节点与物理层节点之间的连接表示逻辑与电磁的溯源关系,逻辑层的终端节点与用户层节点之间的连接表示网络与业务的溯源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节点包括多个网电平台,所述物理层的网电态势数据包括多个网电平台的位置信息及关联的电磁特征,所述层内节点标注单元具体用于:
加载全球地理信息地图;
将各个网电平台的位置信息显示在所述全球地理信息地图上,并标注各个网电平台所关联的电磁特征,其中所述位置信息包括地理经纬度,所述电磁特征包括通信频段和通信系统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42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