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仲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4087.2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2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冯冬冬;李泰祥;张杰家;刘春欢;贾腾飞;王贵均;金学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40 | 分类号: | B60W20/4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媛媛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星 式混动 系统 工作 模式 仲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仲裁方法,上述方法包括:通过行星式混动系统中的整车控制器接收行星式混动系统中的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的发动机状态报文进行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仲裁;通过驾驶员需求工作模式切换条件状态进行驾驶员需求工作模式仲裁;根据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和驾驶员需求工作模式联合仲裁得出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本发明中动力系统模式划分较全面,涉及非激活模式、空挡模式、驱动模式及故障模式,且涵盖整车由发动机未启动到正常驱动行驶再到停车的整个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仲裁方法。
背景技术
行星式混动系统能够对发动机转速转矩进行解耦,从而通过控制策略优化发动机工作点,提升燃油经济性。行星式混动系统结构上相比传统动力系统增加了电机、动力电池、行星排等部件,导致整车动力系统控制变得复杂,为了便于整车动力系统能量管理和扭矩分配,需要根据驾驶员操作输入及各部件运行状态对整车动力系统工作模式进行仲裁。
目前关于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仲裁研究较少,而且模式划分不全面。专利公布号CN108394403A公开了一种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针对双离合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根据动力系统中三动力源特征曲线及加速踏板、制动踏板、SOC信号进行驱动模式及制动模式切换控制。专利公布号CN109624982A公开了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模式选择方法,该方法根据车速、燃油条件、电池、电机、DCDC状态信息在HEV、EV、HEV-SPORT(动力模式)、纯油跛行、纯电跛行之间进行模式选择。上述两种模式选择切换控制方法中涉及到的动力系统模式只是针对驱动或制动状态,未考虑空挡、停车等状态,模式划分不全面。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仲裁方法,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关于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仲裁研究较少,且模式划分不全面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仲裁方法,包括:
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仲裁步骤:通过行星式混动系统中的整车控制器接收所述行星式混动系统中的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的发动机状态报文进行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仲裁;
驾驶员需求工作模式仲裁步骤:通过驾驶员需求工作模式切换条件状态进行驾驶员需求工作模式仲裁;
系统工作模式仲裁步骤:根据所述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和所述驾驶员需求工作模式联合仲裁得出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
上述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仲裁方法,其中,所述发动机状态报文包括:故障状态、启动状态、运行状态、停机阶段状态、运行结束状态。
上述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仲裁方法,其中,所述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包括发动机启动状态、发动机运行状态、发动机停机阶段状态和发动机关闭状态。
上述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仲裁方法,其中,所述驾驶员需求工作模式仲裁步骤还包括:
模式切换条件状态判断步骤:通过驾驶员操作输入信号进行所述驾驶员需求工作模式切换条件状态判断。
上述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仲裁方法,其中,所述驾驶员需求工作模式切换条件状态包括:非激活模式切换至激活模式条件状态、激活模式切换至非激活模式条件状态、空挡模式切换至驱动模式条件状态、驱动模式切换至空挡模式条件状态以及空挡发动机运行需求条件状态。
上述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仲裁方法,其中,所述驾驶员需求工作模式包括非激活模式和激活模式,其中,激活模式包括空挡发动机关闭模式、空挡发动机运行模式和驱动模式。
上述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仲裁方法,其中,所述行星式混动系统工作模式包括故障模式、非激活模式和激活模式,其中,激活模式包括空挡发动机关闭模式、发动机启动模式、空挡发动机运行模式、驱动模式和发动机停机阶段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4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