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辙机智能除冰除湿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3771.9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5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伟;夏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通汇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H05K7/20;B61L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2 | 代理人: | 唐毅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辙机 智能 除冰 除湿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辙机智能除冰除湿系统,其包括总控制模块、冰层采集模块、加热模块、湿度传感器、湿度控制分机及除湿单元,所述总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冰层采集模块、所述湿度传感器传递的信号并对信号分析、判断,所述冰层采集模块用于对一转辙机内部是否结冰、冰层厚度检测,所述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总控制模块的指令并对结冰层进行加热融化,所述湿度控制分机接收所述总控制模块指令并控制所述除湿单元开启除湿或结束除湿,如此,通过在转辙机内部常结冰的部位设置加热模块,总控制模块控制加热模块的运行,当因加热产生大量水汽,启动除湿单元对转辙机内部进行除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信号设备除冰除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辙机智能除冰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各路局在线工作运行的转辙机客观存在内部容易结冰、潮湿,导致机械部件生锈,发生卡阻,开闭器触点接触不良等问题,影响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这些问题已经是多年的诟病,每年因为上述原因都会造成影响行车安全的事故,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全路提速、高铁化、现代化的快速建设步伐下,解决这些隐患就显得尤为迫切。现有方式采用人工逐个巡检,逐个除冰,工作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
为了保证转辙机在严寒环境下能正常稳定的工作,而不需要依赖人工逐个巡检,逐个除冰,为此设计一种转辙机智能除冰除湿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采用人工逐个巡检,逐个除冰,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转辙机智能除冰除湿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辙机智能除冰除湿系统,其包括总控制模块、冰层采集模块、加热模块、湿度传感器、湿度控制分机及除湿单元,所述总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冰层采集模块、所述湿度传感器传递的信号并对信号分析、判断,所述冰层采集模块用于对一转辙机内部是否结冰、冰层厚度检测,所述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总控制模块的指令并对结冰层进行加热融化,所述湿度控制分机接收所述总控制模块指令并控制所述除湿单元开启除湿或结束除湿。
所述总控制模块包括接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及显示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冰层采集模块、所述湿度传感器传递的信号,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分别与所述接收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显示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从所述接收模块中读取并存储所述冰层采集模块、所述湿度传感器测得的数据,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冰层采集模块、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判断。
所述冰层采集模块包括冰传感器和摄像头,所述冰传感器用于对转辙机内部是否结冰进行数据采集,所述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转辙机内,所述摄像头用于对结冰处进行图片采集,以判断结冰厚度。
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循环液模块、温度传感器、热交换器及电控模块,所述循环液模块内具有循环液,所述温度传感器传递循环液温度信号给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实现循环液加热。
所述除湿单元包括除湿器和循环风扇,所述除湿器、所述循环风扇均安装在在转辙机内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转辙机内部常结冰的部位设置加热模块,通过总控制模块控制加热模块的运行,一旦因加热产生大量水汽,总控制模块控制启动除湿单元对转辙机内部进行除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转辙机智能除冰除湿系统框图;
图2为图1中总控制模块框图;
图3为图1中加热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通汇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通汇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37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