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3D打印机的自调节粉末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3624.1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2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班书昊;李晓艳;丛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20 | 分类号: | B29C64/20;B29C64/321;B29C64/393;B33Y30/00;B33Y4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秀娟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打印机 调节 粉末 输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3D打印机的自调节粉末输送装置,属于3D打印机技术领域。它包括粉末颗粒箱、锥形加料桶、L支架B、L支架A;粉末颗粒箱中还装设有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用于使粉末颗粒振动的颗粒振动模块;粉末颗粒箱的下底面中心开设有下料口,柔性变径输送管的上端口与下料口相连,其下端口伸入到重量感应桶中,重量感应桶的下端设有与喷头细管上端口相连的通孔,喷头细管的下端与固定装设于喷头架上的打印喷头滑动连接。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具有动态振动输送粉末颗粒和逆流量反向调节输送速度的功能、可用于3D打印机的自调节粉末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用于3D打印机的自调节粉末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可以实现对零部件的快速打印。其打印零部件的质量与被打印材料及粉末材料输送速度和效率有关。现有技术中的3D打印机粉末输送结构复杂,且输送速度不能很好地控制,无法自适应调节,容易出现输送过快或过慢而导致打印质量和打印效果变差。因此,设计一种自调节粉末输送的输送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具有动态振动输送粉末颗粒和逆流量反向调节输送速度的功能、可用于3D打印机的自调节粉末输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可用于D打印机的自调节粉末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容纳粉末颗粒的粉末颗粒箱,固定装设于所述粉末颗粒箱上的锥形加料桶,对称装设于所述粉末颗粒箱左右两侧下方的L支架B和L支架A。
所述粉末颗粒箱中下部左右两侧各开设一个喷气口,粉末颗粒箱的下底面中心部开设有下料口,所述喷气口(101)内装设有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用于使所述粉末颗粒向下料口方向振动移动的颗粒振动模块。
所述粉末颗粒箱的下方装设有柔性变径输送管、重量感应桶、喷头细管、打印喷头及喷头架;柔性变径输送管的上开口与所述下料口相连,柔性变径输送管的下端伸入到重量感应桶中,所述重量感应桶的底部下料口与喷头细管的上开口相连,所述喷头细管的下端与固定装设于喷头架上的打印喷头滑动连接;所述重量感应桶的左右两侧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重量感应桶的总重量的感应桶支撑板。
所述L支架A和L支架B上各装设一个可以改变所述柔性变径输送管最小内径的自动调节模块;所述自动调节模块与所述感应桶支撑板相连;所述重量感应桶中的所述粉末颗粒增加时,所述自动调节模块使得所述柔性变径输送管的最小内径变小,减小所述粉末颗粒的输送;所述重量感应桶中的所述粉末颗粒减小时,所述自动调节模块使得所述柔性变径输送管的最小内径增大,加快所述粉末颗粒的输送。
所述自动调节模块包括滑动装设于所述L型支架B和所述L型支架A上可沿铅垂方向升降的L型升降杆,固定装设于所述L型升降杆上端的升降块,固定装设于所述粉末颗粒箱底部的滑块吊杆,固定装设于所述滑块吊杆下端的固定滑块,可滑动装设于固定滑块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滑块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移动杆,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感应桶支撑板和所述L型升降杆中的横杆相连的感应弹簧,上端与所述L型升降杆的横杆相连,下端分别与所述L支架B和所述L支架A相连的重量平衡弹簧。
所述升降块上靠近所述柔性变径输送管的一侧设有弧形轨道,所述水平移动杆的一端装设有可在所述弧形轨道内自由滚动的滚轮,其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变径输送管的中部外壁连接,所述重量感应桶中的所述粉末颗粒减小时,所述L型升降杆向上运动,所述水平移动杆放松所述柔性变径输送管,使所述柔性变径输送管的最小内径增大;所述重量感应桶中的所述粉末颗粒增加时,所述L型升降杆向下运动,所述水平移动杆压缩所述柔性变径输送管,使所述柔性变径输送管的最小内径减小。
所述弧形轨道中部与所述柔性变径输送管的轴线的水平距离最小,所述弧形轨道上部与所述柔性变径输送管的轴线的水平距离逐渐增大,所述弧形轨道下部与所述柔性变径输送管的轴线的水平距离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36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