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2213.0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5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肖为容;钟世帮;李恒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东方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4/26;C04B24/02;C04B24/10;C04B10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凝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超缓凝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料制备而成,混凝土拌和料包括:水、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砂、碎石、减水剂、纤维、缓凝剂、羟基乙叉二膦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其制备方法为:步骤1),将水、硅酸盐水泥、羟基乙叉二膦酸、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均匀;步骤2),加入减水剂、缓凝剂、粉煤灰、砂、碎石,混合均匀;步骤3),加入纤维,混合均匀获得混凝土拌和料;步骤4),将混凝土拌和料注入模具中,捣实;步骤5),保养、脱模,获得超缓凝混凝土。本申请的超缓凝混凝土具有后期强度保持较高水平的优点;另外,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具有后续的水化反应更为充分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现代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混凝土结构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其安全性高,施工便捷,使得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套管咬合桩是混凝土基础结构中的一种,套管咬合桩由于其特殊的加工工艺,需要在施工咬合桩时,被咬合桩的混凝土保持流动性,否则两桩就无法咬合,因此对混凝土提出超缓凝的概念,即要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大于60h,3天抗压强度小于3MPa,且坍落度要控制在16±2cm。
通常为实现超缓凝,需要在混凝土配方中加入大量的缓凝剂,但是,大量的缓凝剂加入会导致引气量过大,混凝土内部水分过分蒸发和散失,导致水化程度低,水化产物较少,从而会对后期强度产生影响,因此,一般的超缓凝混凝土的强度偏低,难以满足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所需,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超缓凝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超缓凝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超缓凝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料制备而成,所述混凝土拌和料包括以
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水140-150份;
硅酸盐水泥390-410份;
粉煤灰68-72份;
砂660-680份;
碎石1070-1090份;
减水剂10-11份;
纤维0.8-1.1份;
缓凝剂80-85份;
羟基乙叉二膦酸3-5份;
聚乙烯吡咯烷酮6-8份。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拌和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水145-148份;
硅酸盐水泥398-403份;
粉煤灰69-71份;
砂668-673份;
碎石1080-1088份;
减水剂10.1-10.5份;
纤维0.95-1.05份;
缓凝剂82-84份;
羟基乙叉二膦酸4-4.5份;
聚乙烯吡咯烷酮7-7.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混凝土配方中加入羟基乙叉二膦酸、聚乙烯吡咯烷酮,使得混凝土在加入了大量混凝剂以获得大于60小时的初凝时间的同时,后期强度保持较高水平,从而适用于更多工程需求,适用性较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东方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东方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22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支座调节结构
- 下一篇:一种动物粪便有机肥加工用混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