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芩种衣剂及其包衣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2155.1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9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永;曾燕;尚兴朴;包芳;邓庭伟;樊良帅;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国药种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37/46 | 分类号: | A01N37/46;A01N43/36;A01N51/00;A01N25/04;A01P3/00;A01P7/00;A01P21/00;A01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史光伟;张迎新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芩 种衣剂 及其 包衣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芩种衣剂及其包衣方法和应用,该黄芩种衣剂由0.46%~0.92%精甲霜灵、0.31%~0.62%咯菌腈、1.38%噻虫嗪、2.5%农乳700、0.3%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5%乙二醇和纯净水组成,成分简单且安全低毒,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该种衣剂配方中增设有成膜剂和防冻剂,赋予包衣后的黄芩种子一定耐低温性,可提高黄芩种子在逆境下的发芽率;包衣方法为将黄芩种衣剂与黄芩种子直接以一定药种比混合搅匀后晾干即可,包衣方法简单;本发明对黄芩种衣剂的包衣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将其用于黄芩种子育苗可有效解决黄芩种子所携带的病原菌和苗期病虫害等,同时增加黄芩的出苗率及根长,进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其药材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种子处理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芩种衣剂及其包衣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大宗药材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随着野生黄芩资源的日渐匮乏,栽培黄芩成为主要来源,而且常用种子繁殖。黄芩种子作为黄芩药材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种子质量的优劣是决定药材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药材质量和品质的主要条件,而黄芩种子携带的病原菌或土壤中的病原菌以及地下害虫等因素会严重影响种子种苗的萌发,造成黄芩出苗率、产量和品质的下降。种子包衣技术不仅可以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种苗生长,而且经济成效显著。目前,种衣剂主要应用于农作物种子,中药材种子的种衣剂研究较少。黄芩种子内存在萌发抑制物,发芽较缓慢,种衣剂可以促进其发芽和生长,但现有农作物种子种衣剂均无法对黄芩种子发芽产生有效促进作用。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的种衣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黄芩种衣剂及其包衣方法和应用,用于解决黄芩种子所携带的病原菌和苗期病虫害等,同时增加黄芩的根长生物量,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其药材的品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黄芩种衣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成分组成:0.46%~0.92%精甲霜灵、0.31%~0.62%咯菌腈、1.38%噻虫嗪、2.5%农乳700、0.3%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5%乙二醇,其余量为纯净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黄芩种衣剂的包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制黄芩种衣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成分混合而成:0.46%~0.92%精甲霜灵、0.31%~0.62%咯菌腈、1.38%噻虫嗪、2.5%农乳700、0.3%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5%乙二醇,其余量为纯净水;
将黄芩种衣剂与黄芩种子搅匀、晾干,即完成黄芩种子包衣。
进一步地,所述黄芩种衣剂与黄芩种子的药种比为1mL:63~130g。
进一步地,所述黄芩种衣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成分组成:0.69%精甲霜灵、0.46%咯菌腈、1.38%噻虫嗪、2.5%农乳700、0.3%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5%乙二醇,其余量为纯净水。
进一步地,所述黄芩种衣剂与黄芩种子的药种比为1mL:125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黄芩种衣剂在黄芩种子育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黄芩种衣剂的包衣方法在黄芩种子育苗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国药种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国药种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21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