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原穴刺激的石墨烯手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1018.6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8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聪;符文彬;陈磊;宁百乐;黄楚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A61M37/00;A61N1/36;A61H39/00;A61N1/32;A44C5/00;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海智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9 | 代理人: | 王庆海;刘军锋 |
地址: | 5100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原穴 刺激 石墨 烯手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原穴刺激的石墨烯手环,包括手环本体、固定于所述手环本体顶部的手环电控组件,所述手环采用石墨烯发热层作用人体时,具有增强代谢和加强血液循环等功效;所述手腕上的原穴分别对应手环底层布料上多个固定中药提取物电极凝胶,采用电控组件实现电刺激,有助于提高中药的渗透治疗效果;手环的顶层布料和底层布料采用柔性亲肤布料,增加用户使用舒适度;所述手环上设有粘合件,可固定和调节手环佩戴后的松紧性。本发明通过佩戴至手腕上进行原穴刺激,将中药凝胶药物导入皮肤,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结合原穴刺激的石墨烯手环。
背景技术
原穴是人体五脏六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人体十二经脉各有一个原穴,共计十二原穴。原穴多位于人体腕、踝关节附近,而在手腕上则密切分布着五个原穴,分别是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穴、手厥阴心包经原穴大陵穴、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穴、手太阳小肠经原穴腕骨穴和手少阳三焦经原穴阳池穴,同时手上虎口处还分布有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原穴与脏腑原气有着密切的联系。《难经》说:“原气者,三焦之别使”,元代滑寿《难经本义》注云:“以原气赖其导引,潜行默运一身之中,无或间断也”。可见经络是原气由三焦经诸阳达原穴的流注通路,可通达全身、散布于外,通过原穴可以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预防保健与疾病治疗中。
目前原穴常用的刺激方法包括针刺、艾灸、电针、温针灸、中药敷贴等,而这些刺激主要采用远红外线、电刺激、机械物理、药物等对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如公开号为CN11100033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原穴诊疗手镯,所述手镯内面分布有五个固定的凸起,分别对应人体的手腕部太渊穴、大陵穴、神门穴、腕骨穴和阳池穴共计五个原穴,通过手镯外观结合物理刺激原穴对脏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然后由于该手镯未设置穴位固定装置,在使用上存在手镯滑动导致穴位刺激部位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使用效果。
另一方面,现有的经皮电刺激神经治疗仪主要是通过脉冲信号发生电路、电刺激信号控制电路、功放和电源电路、面板显示、调整旋钮以及输出电极组成,存在体积庞大、便携性差的设计不足,这一设计会在使用过程中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从而影响治疗依从性。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领域亟需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穿戴、使用安全,且能够辅助操作者准确定位穴位的原穴刺激方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结合原穴刺激的石墨烯手环,该手环可达到温散、温化、温通、温补、激发经气等功效,通过刺激原穴可以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起到增强体质、对抗病邪的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保健与疾病治疗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合原穴刺激的石墨烯手环,包括
手环本体和固定于所述手环本体顶部的手环电控组件,所述手环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顶层布料、石墨烯发热层和底层布料;所述底层布料设有多个嵌入口,多个所述嵌入口上嵌有中药复方电极凝胶片,所述中药复方电极凝胶片与所述手环电控组件电连接;
所述手环本体的一端设有大拇指套入口,另一端设置有粘合件,所述手环佩戴至手腕上时所述嵌入口的位置与手腕上的原穴位置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手环底层布料上的中药复方电极凝胶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磁吸母座和磁吸子座,中药复方电极凝胶位于所述磁吸子座上并与皮肤接触,形成配合中药导入与经皮电刺激为一体的经皮刺激治疗模式,其中,磁吸子座上的中药复方电极凝胶可更换,所述手环上中药复方电极凝胶片安装在嵌入口位置后分别与原穴的主要穴位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磁吸母座包括相互连接的磁吸母座负极圆片、磁吸母座正极、套设在所述磁吸母座正极上绝缘套以及磁吸盘,所述磁吸盘与磁吸子座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磁吸母座与所述手环电控组件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10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