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转录因子MEF2C表达的试剂在制备治疗瘢痕疙瘩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0632.0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9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池光范;李香兰;姜日花;孙英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8/00 | 分类号: | A61K48/00;A61K31/713;A61P17/02;C12N5/10;C12N15/113;C12N15/867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苏士莹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转录 因子 mef2c 表达 试剂 制备 治疗 瘢痕 疙瘩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转录因子MEF2C表达的试剂在制备治疗瘢痕疙瘩的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皮肤损伤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抑制转录因子MEF2C基因的表达,有效降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合成I型胶原蛋白和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改善瘢痕疙瘩组织。本发明还提供了低MEF2C表达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细胞系以及治疗瘢痕疙瘩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皮肤损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转录因子MEF2C表达的试剂在制备治疗瘢痕疙瘩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瘢痕疙瘩(keloid)是一种与遗传及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它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过度沉积为病理特征,又被认为是一种皮肤良性结缔组织肿瘤。它是创伤、烧伤、感染、痤疮、毛囊炎、耳部打孔或手术伤口等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后,继发的一种病理性伤口愈合反应。与增生性瘢痕局限在原伤口区域内不同,瘢痕疙瘩病变明显超出原损伤范围,边缘常呈蟹足状,向周围正常组织侵入性生长,自始至终不退化和单纯手术治疗后常发生复发现象。瘢痕疙瘩是人类所特有的疾病,其发病存在种族差异,在黑色和黄色人种中发病率更高,在黄种人群的发病率高达4~16%,尤以青年人多见,存在家族遗传易感性。该病是一种难治性皮肤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而且常伴瘙痒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皮肤损伤巨大还有可能对运动功能产生影响。迄今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其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尽管治疗方法较多,但都不能达到根治,而且容易复发。因而,阐明瘢痕疙瘩的分子发病机理,针对其发病的特异性环节研究和开发治疗瘢痕疙瘩的新药已成为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转录因子MEF2C表达的试剂在制备治疗瘢痕疙瘩的药物中的应用,以转录因子MEF2C作为瘢痕疙瘩的生物标志物,通过靶向特异抑制瘢痕疙瘩中高表达的转录因子MEF2C,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I型胶原细胞外基质和III型胶原细胞外基质,以及控制MEF2C所调控的下游靶基因,达到控制和治疗瘢痕疙瘩的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转录因子MEF2C表达的试剂在制备治疗瘢痕疙瘩的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抑制转录因子MEF2C表达的试剂包括双链MEF2C的干扰RNA或携带干扰MEF2C表达的干扰基因慢病毒。
优选的,利用所述双链MEF2C的干扰RNA,以瞬时转染方法抑制瘢痕疙瘩细胞的靶基因MEF2C表达和抑制MEF2C蛋白表达。
优选的,所述双链MEF2C的干扰RNA的核苷酸序列包括MEF2C siRNA-1或MEF2CsiRNA-2;所述MEF2C siRNA-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MEF2C siRNA-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优选的,利用所述携带干扰MEF2C表达的干扰基因慢病毒,以稳定转染方法抑制瘢痕疙瘩细胞的靶基因MEF2C表达和抑制MEF2C蛋白表达。
优选的,所述瘢痕疙瘩细胞包括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低表达MEF2C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细胞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细胞系的构建方法,向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导入重组表达载体,所述重组表达载体的序列中包含双链MEF2C的干扰RNA;所述双链MEF2C的干扰RNA的核苷酸序列包括MEF2C siRNA-1或MEF2C siRNA-2;所述MEF2C siRNA-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1所示,所述MEF2C siRNA-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优选的,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包括质粒载体、慢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或逆转录病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06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