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可变形无人机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0540.2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楠;陈昱达;兰晓伟;严钰巍;李杰;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7/00 | 分类号: | B64C37/00;B64C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代丽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变形 无人机 结构 | ||
1.一种模块化可变形无人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多个单旋翼模块组成,所述单旋翼模块包括:长方体主体(1)、连接板(3)、限位杆(6)、电机座滑轨(8)、电机座(9)、起落架(5);
其中,电机座滑轨(8)固定在长方体主体(1)的前端,电机座(9)套接在电机座滑轨(8)上,并沿电机座滑轨(8)移动;连接板(3)位于长方体主体(1)的两个侧面,连接板(3)的一端与长方体主体(1)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杆(6)的一端连接,限位杆(6)的另一端与电机座(9)连接;起落架(5)安装在长方体主体(1)的底面;电源安装在长方体主体(1)内,电机及旋翼安装在电机座(9)上;
长方体主体(1)、连接板(3)、限位杆(6)、电机座滑轨(8)及电机座(9)呈“弓”型布局,通过移动电机座(9),改变连接板(3)与长方体主体(1)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无人机结构的变形:
定义左右连接板(3)之间的夹角为连接板张角,角度变化值在0至180度之间,单旋翼模块因此呈现出三种典型状态:完全折叠状态、一般使用状态以及最大展开状态;
连接板(3)张角为0度对应单旋翼模块的完全折叠状态,此状态下电机座(9)移动到电机座滑轨(8)的末端,两侧连接板(3)和限位杆(6)向中心收拢;
连接板(3)张角为180度对应单旋翼模块的最大展开状态,此状态下电机座(9)移动至电机座滑轨(8)靠近长方体主体的一端,两侧连接板(3)处于同一平面内,可通过连接板(3)上的装配孔直接安装于载荷的侧面,充当自由安装的动力模块,构成特殊构型的无人机;
多个单旋翼模块通过固定相邻单旋翼模块的相邻连接板,组装成无人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可变形无人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通过合页I(2)与长方体主体(1)连接,通过合页II(10)、板杆连接件(4)与限位杆(6)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可变形无人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限位杆(6)通过轴套(7)与电机座(9)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可变形无人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机座滑轨(8)通过管夹套件与长方体主体(1)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可变形无人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主体(1)由碳板拼接制作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可变形无人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板上设有减重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可变形无人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座滑轨(8)为方碳管,连接板(3)为碳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可变形无人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座(9)通过螺纹孔以及蝶形螺丝(23)固定在电机座滑轨(8)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可变形无人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上设有电源插头母头(17)或电源插头公头(21);组装时,相邻单旋翼模块的两个连接板重合,连接板上的电源插头母头(17)或电源插头公头(21)相配合,并通过铁夹和限位套件(19)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05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重载车轮边系统的行星轮组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智能仓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