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糖尿病慢性创面治疗用葡萄糖和酶双响应敷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9985.9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0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晨辉;范代娣;周宛仪;傅容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启诚专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0 | 代理人: | 冯亮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糖尿病 慢性 创面 治疗 葡萄糖 双响 敷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糖尿病慢性创面治疗用葡萄糖和酶双响应敷料及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抗炎药加入胶原蛋白溶液形成含抗炎药悬浊液,将含抗炎药悬浊液与含乳化剂体系混合形成含抗炎药乳液体系,将抗炎药乳液体系冷冻后与戊二醛溶液混合反应,得到酶响应胶原蛋白载药微球;将包含酶响应胶原蛋白载药微球、胰岛素和改性壳聚糖的体系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反应,得到糖尿病慢性创面治疗用葡萄糖和酶双响应敷料;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敷料具有葡萄糖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双响应的特性,可有效吸收组织渗液和保持创面湿润,同时可根据糖尿病足溃疡伤口具有高糖和MMP‑9的特点进行智能药物递送,解决创面两大突出问题,精准高效促进伤口愈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糖尿病慢性创面治疗用葡萄糖和酶双响应敷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在近年内不断升高。糖尿病性足部溃疡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低下,远离心脏的足部由于供血不足易发生神经与血管病变,普通足部创伤常演变成慢性难愈的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治疗往往需要高昂费用,严重者甚至导致截肢。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能保持创面湿润,吸收组织渗液的水凝胶敷料能更好的促进伤口愈合,但市售水凝胶敷料虽然具有吸湿保湿功效,目前已经证实对于急性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但对糖尿病足溃疡伤口却收效甚微。
糖尿病性足部溃疡创面的生理微环境区别于其他伤口的主要特点如下:1.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具有高糖水平,高糖的创面更容易引起感染,且糖尿病人糖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水平低,导致伤口组织的再生功能受损。2.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具有持续高浓度基质金属蛋白酶,由于糖尿病人血糖水平高,导致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促使炎细胞因子浓度持续升高,诱导高浓度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尤其是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这些基质金属蛋白酶会降解多种伤口愈合所必须的生长因子、受体和基质蛋白。3.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凹凸不平,常伴有窄而深的深层“甬道”创口。开发专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伤口敷料仍然是目前医疗保健的主要挑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糖尿病慢性创面治疗用葡萄糖和酶双响应敷料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得到酶响应胶原蛋白载药微球和利用包含所述酶响应胶原蛋白载药微球、胰岛素和改性壳聚糖的体系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反应,得到的糖尿病慢性创面治疗用葡萄糖和酶双响应敷料,该敷料具有葡萄糖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双响应的特性,可有效吸收组织渗液和保持创面湿润,同时可根据糖尿病足溃疡伤口具有高糖水平和高浓度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特点进行智能药物递送,针对患者糖尿病足溃疡严重程度选择性智能释放不同种或不同量胰岛素和抗炎药,以此降低伤口处的葡萄糖与MMP-9,解决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两大突出问题,精准高效促进伤口愈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糖尿病慢性创面治疗用葡萄糖和酶双响应敷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抗炎药加入胶原蛋白溶液形成含抗炎药悬浊液,将所述含抗炎药悬浊液与含乳化剂体系混合形成含抗炎药乳液体系,将所述含抗炎药乳液体系冷冻后与戊二醛溶液混合反应,得到酶响应胶原蛋白载药微球;
将包含所述酶响应胶原蛋白载药微球、胰岛素和改性壳聚糖的体系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反应,得到糖尿病慢性创面治疗用葡萄糖和酶双响应敷料;
所述含乳化剂体系为液体石蜡和乳化剂的混合物。
上述的制备糖尿病慢性创面治疗用葡萄糖和酶双响应敷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得到酶响应胶原蛋白载药微球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01、将抗炎药加入胶原蛋白溶液中,在37℃~45℃温度条件下搅拌0.5h~3h,得到含抗炎药悬浊液;
步骤102、在40℃~45℃温度条件下,将液体石蜡和乳化剂以1000rpm~2000rpm速率搅拌混合0.5h~3h,得到含乳化剂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99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