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锁加载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9541.5 | 申请日: | 2021-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7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浩;贺超;江枫;褚文洋;万兴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凌峰航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9/00 | 分类号: | F15B19/00;F15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3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加载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液压锁加载测试装置,加载力可调,加载速度和加载力可控。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加载缸连接板通过弓形连接板上的加载缸连接孔连通液压加载缸,并通过周向加载连杆连接弹簧座板,预装有弹簧导向套、对端弹簧导向套和加载弹簧的传动连杆通过弹簧座板中心孔,加载弹簧两端的弹簧导向套和对端弹簧导向套经限位螺帽、调节螺帽背紧组成弹簧换向机构后,将装配于传动连杆上1的加载弹簧进行轴向导向,形成模拟舱门运动的快速换向加载机构,快速换向加载机构将加载过程分为模拟检测正常上锁、带载开锁两部分,检测运动过程的位移以及加载力指标,对被测液压锁进行有效考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锁试验过程中,液压锁在进行运动试验过程中进行加载试验,能实现瞬时换向的液压锁加载测试机构。
背景技术
液压锁是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液压执行元件,在飞机液压系统中,飞机舱门的关闭后锁定,以及舱门打开前启动液压锁释放机构,实现舱门的正常关闭保持和释放打开。在飞机的飞行过程中其他执行元件带动舱门运动至关闭状态后,需要稳定的液压锁机构进行锁闭保持,保证飞行过程舱门状态。在接收到舱门打开的指令信号后,能通过液压系统及时释放液压锁,保证舱门正常开启。液压锁的性能优劣,以及稳定性对于飞行过程的可靠性乃至飞行安全都至关重要。
液压锁的运动过程主要分为上锁过程和开锁过程。其中上锁过程为舱门的锁环在触碰到液压锁的锁勾,带动锁钩转动一定角度越过设计的一个开锁运动临界点位置,锁勾就自动带动舱门运动到上锁位置,并锁死保持。开锁过程中,液压换向后液压锁带着舱门负载进行释放,各控制动作存在互相控制和互相影响的问题。在组装调试阶段,由于液压锁带着舱门负载的零部件、液压锁控制系统不能安装到舱门上模拟实际工况进行测试,液压锁质量得不到检验和保证,出现返修的概率达到40%。现有动力源压力和流量大,液压锁系统压力随加载试验承阻会出现波动,工况复杂,加载系统压力不正常,流体介质反复循环使用后,黏稠度、酸碱值等指标会出现恶化现象;测试过程中如果出现漏液现象,会出现液压锁系统压力不足的情况,与实际工况相差极大。传统液压加载设备利用多套节流喷嘴,切换实现对流量的控制,调试阶段需通过试验得出不同通径的节流喷嘴在工作压力下的流量特性;测试技术加载流量可调范围小,投入大量时间,人工试验前准备工作量大,不能有效检测出液压锁带着舱门负载系统零部件检修后的实际性能与综合特性,影响到液压锁控制系统最终的使用安全性。通过动态检测正压力,实现摩擦系数的连续动态测量,可以提高测试精度,考核液压锁上锁和开锁过程的稳定性,对于提高液压锁性能,优化结构设计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旨在通过设计一种机械结构来模拟舱门触碰液压锁锁勾过程,检测各项负载指标对液压锁的性能影响的情况,优化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调试简单,加载力可调,加载速度和加载力可控的液压锁加载测试机构。通过简易的机械结构模拟舱门的各种工况,通过加载缸和弹簧机构实现对舱门载荷的模拟和瞬时换向进行反向线性加载的工况模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锁加载测试装置,包括:一端与被测液压锁12进行耦合连接的传动连杆1,连接液压加载缸的加载缸连接板8,其特征在于:加载缸连接板8采用弓形连接板,通过弓形连接板上的加载缸连接孔连通液压加载缸,并通过周向加载连杆5连接弹簧座板4,加载连杆5通过背紧螺帽3进行固联组装,预装有弹簧导向套11、对端弹簧导向套7和加载弹簧6的传动连杆1通过弹簧座板4中心孔,加载弹簧6两端的弹簧导向套11和对端弹簧导向套7经限位螺帽2、调节螺帽10背紧组成弹簧换向机构后,将装配于传动连杆上1的加载弹簧6进行轴向导向,形成模拟舱门运动的快速换向加载机构,快速换向加载机构将加载过程分为模拟检测正常上锁、带载开锁两部分,检测运动过程的位移以及加载力指标,对被测液压锁12进行有效考核。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凌峰航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凌峰航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95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与海洋工程用电缆托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户外高压电缆头接地结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