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循环水工程的水产养殖池塘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8926.X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6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韩轶晶;邱国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崇睿水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B01D36/04;C02F9/1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谢静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循环 水工 水产 养殖 池塘 | ||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利用循环水工程的水产养殖池塘,包括池塘,所述池塘内部的右端开设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后端放置有前过滤区,所述前过滤区的后端放置有后过滤区,所述池塘内部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吸口。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前过滤区、气提器、后过滤区等系统实现了氧气溶水效率高的功能,前过滤区对沉淀区的水体进行阻拦和存储,此时位于底部的气提装置开始自下而上的进行曝气,使得水体上中下层和空气充分接触,同时产生的推力使得水流进入后过滤区,重复前过滤区的曝气步骤,使得水体被排出时富含大量氧气,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增氧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循环水工程的水产养殖池塘。
背景技术
池塘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重要位置,目前比较常见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有水车或叶轮式增氧机驱动模式等。
水车或叶轮式增氧机驱动模式,是在已有的池塘基础上,通过投放水车式或者叶轮式增氧机用叶轮驱动表面水流在提高水气交换增氧的同时试图搅动水流,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根本无法有效驱动水流,只是提高了水体表面的水的流速,对中下层水体流动无效,而且造流没有特定方向,增氧效率低。
另外,目前池塘养殖对于废水的处理,往往都是直接用排水泵排出废水,从别处再引出新水,没有任何的废水处理措施,水体不能循环使用,浪费水资源和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循环水工程的水产养殖池塘,具有增氧效率高和循环自净化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循环水工程的水产养殖池塘,包括池塘,所述池塘内部的右端开设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后端放置有前过滤区,所述前过滤区的后端放置有后过滤区,所述池塘内部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吸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池塘右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长隔板,所述池塘右端的底部贯通有吸污器,所述吸污器的底部套接有排污管,所述池塘的右下角开设有集污井,所述集污井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污泥泵,所述池塘右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蛋白质分离器,所述蛋白质分离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杀菌器,所述蛋白质分离器的右侧放置有气提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沉淀区包括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固定桩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微滤机,所述微滤机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前筛器,所述前筛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长隔板,该区域为转角处,污水在经过第一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一次过滤被阻拦大量杂质,经过第一次过滤的水因为水体流动,会被再次过滤,此时微滤机也在同步进行水体净化,蛋白质分离器对污水进行蛋白质分离处理,紫外线杀菌器进行紫外光杀菌,使得水体最大限度净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过滤区包括爬升坡,所述爬升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过滤处,所述第三过滤处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长隔板,爬升坡的形状为弧形,起到阻拦沉淀区水流的作用,目的是为了储存较多的水,分别配合气提器和蛋白质分离器对水流进行氧气及蛋白质补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过滤区包括生化填料池,所述生化填料池右端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四过滤处,所述第四过滤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操作过道,所述生化填料池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流挡板,所述推流挡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后滤网,所述后滤网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长隔板,生化填料池里面含有的生化填料,对少部分残留污物,通过细菌的代谢作用,达到处理净化的效果,净化后的水流经过第四过滤处的过滤流向推流挡板,推流挡板形状为圆弧,气提器工作时向上推动水流,水流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在推流挡板的作用下单方向流动,再到达养殖鱼塘区,使得水平方向形成环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崇睿水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崇睿水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89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品安全大数据智能采集与应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池联动的养殖鱼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