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限制Docker容器行为的安全防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7711.6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0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平;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455 | 分类号: | G06F9/455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黎汉华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制 docker 容器 行为 安全 防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限制Docker容器行为的安全防护方法,主要解决现有Docker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其实现方案为:分别在每个容器、每个运行工具、Docker引擎上创建包括有行为规范规则的AppArmor配置文件,以限制各自的访问功能,实现容器在非法行为发生时强制停止运行;建立一个可视化行为监控平台,实时监控Docker容器的行为规范,实现当容器强制停止时,平台能发出警报,当非法行为再次出现时,平台能在容器强制停止之前及时发出警报。本发明可保护容器免受非法行为的攻击,并从运营维护的角度监控容器行为,减少因容器强制停止运行带来的损失,进一步保证了容器的安全性能,可用于安全保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限制Docker容器行为的安全防护方法,可用于安全保护系统。
技术背景
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可以轻松的为任何应用创建一个轻量级的、可移植的、自给自足的容器。以容器技术为典型代表的轻量级虚拟化已日益普及,成为支撑云计算必不可少的技术。Docker是从早期的Linux容器技术发展而来的一个容器引擎,虽然开发者开发的应用内容、开发环境以及运行环境各有不同,但是Docker提供了可迁移的镜像存储方式,开发者可以将各种应用打包到镜像中,然后在安装了 Docker的机器上运行。Docker凭借着自身极其简便和低资源消耗迅速占领计算资源隔离市场。
随着容器的普及,容器已成功用于各种用例中,而围绕他们的技术都在相应的得到重视。尽管如此,根据Cloud Foundation公司的观察可知,容器技术的采用率仍然很低,很多研究都将安全问题作为决定性因素。实际上,在设计容器时并未考虑安全性。尽管可为进程、文件系统、网络等提供隔离,并为CPU、RAM和磁盘的使用量实施配额,但是由于缺少虚拟机监控程序,因此与虚拟机VM相比,容器更容易受到攻击,无疑增加了应用程序和主机之间的隔离层这些额外的负担。
加强容器安全性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AppArmor或者SElinux之类的工具在内核级别执行强制访问控制MAC,以防止在主机和容器之间进行不必要的操作。但是,这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需要了解在容器内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特征和要求,并手动创建要应用的特定安全规则。目前已经尝试过的提取MAC规则大多是基于每个镜像而不是每个容器进行操作的,从而为攻击容器留下了余地。
美国的科学观察家Steven Vaughan-Nicols在2014年发布的文章中提到,Docker公司向Docker镜像中添加了数字签名认证,使用了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与数字摘要技术,达到鉴别数字信息的目的,在镜像层面加固了容器安全。Matthew Bajor提出了使用启用TLS加密的Docker守护程序的方法,该方法要使用相应的程序,必须提供与Docker公司官方使用规则一致的客户端证书。这两种认证技术由于都是基于每个镜像而不是每个容器进行操作,因而会不可避免地被一些针对容器的攻击破坏。
美国学者Daniel Walsh提议使用SELinux强制访问控制系统来控制对Docker容器进程的访问权限。该系统把所有进程和文件都打上标签,当进程进入容器时,用户根据标签策略控制进程如何访问资源,也就是限制容器如何去访问资源,并从全局的角度制定策略,强制整个系统去遵循,而不针对具体用户设定,使攻击者很难突破,其安全性十分优越,但由于它本身的复杂度和成本较高,因此不适合被普通用户管理使用。
Immunix公司开发了与SELinux类似的一个访问控制系统AppArmor,AppArmor允许系统管理员将每个程序与一个安全配置文件关联,从而限制程序的功能,且解决了SELinux系统复杂度高,普通用户难以管理的问题。通过安全配置文件用户可以指定程序进行读、写或运行哪些文件,是否可以打开网络端口等。但是安全配置文件里的策略规则只能手动创建,不能实现保护特定容器。
印度学者S.Dhakate等人设计了一种基于Docker容器的轻量级分布式监控系统,紧密结合了检测、报告、监控、报警的功能,一体化地应用于云监控平台。但是已有的监控平台仍然没有将数据和视图结合起来,在运维层面上灵活性和可观性仍远远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7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