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摇臂钻床用珩磨工装及其珩磨起落架枢轴套内孔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7542.6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5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姬广靖;杨刚;郭仕华;杨屹;徐飞;吴明霞;冉从德;赵雷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仨川航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33/02 | 分类号: | B24B33/02;B24B3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青***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摇臂 钻床 磨工 及其 起落架 枢轴 套内孔 方法 | ||
1.一种摇臂钻床用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珩磨棒(1),所述珩磨棒(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钻床刀柄(2),所述珩磨棒(1)的另一端设置有胀套(11),所述胀套(11)外覆盖有珩磨砂纸,所述胀套(11)内插接有芯轴(3),所述芯轴(3)上设置有能够撑开所述胀套(11)的变径部(31),所述芯轴(3)通过位置调节结构(4)连接于所述珩磨棒(1),所述位置调节结构(4)调节所述变径部(31)的不同外径胀开所述胀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钻床用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胀套(11)包括圆管状的套体,所述套体的端部沿圆周开设多个轴向切槽(111),所述轴向切槽(111)的一端贯穿所述套体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钻床用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部(31)固定于所述芯轴(3)的一端,所述变径部(31)的外径从邻近所述芯轴(3)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芯轴(3)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变径部(31)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位置调节结构(4)的调节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钻床用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结构(4)包括沿径向贯穿所述芯轴(3)的插孔(41),所述插孔(41)中插接有插销(42),所述珩磨棒(1)上设置有供所述插销(42)两端穿出并能够沿轴向移动的长条孔(43),所述插销(42)的轴向两侧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母(44)和第二调节螺母(45),所述第一调节螺母(44)和第二调节螺母(45)与设置于所述珩磨棒(1)上的调节螺纹(4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摇臂钻床用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部(31)的外径变化与所述调节螺纹(46)的螺距成线性关系,所述第一调节螺母(44)、第二调节螺母(45)和调节螺纹(46)上设置有整圈标识线(4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钻床用珩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珩磨棒(1)的端部设置有U型槽(12),所述钻床刀柄(2)的端部设置有插入所述U型槽(12)的连接板(21),连接销(22)贯穿所述U型槽(12)的侧板和所述连接板(21)将所述钻床刀柄(2)与所述珩磨棒(1)可拆卸连接。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摇臂钻床用珩磨工装珩磨起落架枢轴套内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将主杆装夹于摇臂钻床的工件台上,并通过垫块调整枢轴套的方向并找正使枢轴套内孔与摇臂钻床的主轴轴线平行;
S2,按照枢轴套内孔的直径范围和粗糙度要求选择对应型号的珩磨棒(1)和对应粒度的珩磨砂纸(5),调整位置调节结构(4)使变径部(31)撑开胀套(11)至胀套(11)在固定珩磨砂纸(5)后能够抵紧枢轴套内孔;
S3,将珩磨工装组装后将钻床刀柄(2)插入摇臂钻床的主轴中并固定,控制摇臂使主轴对准枢轴套内孔,控制主轴自转的同时按照预设进给速度往复珩磨枢轴套内孔壁直至珩磨砂纸(5)不再磨削枢轴套内孔后停止;
S4,测量枢轴套内孔内径和粗糙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若达到设计要求,将活塞杆从工作台上取下进行下一个活塞杆加工;
若未达到设计要求,则选择新的珩磨砂纸(5),并向上移动芯轴(3)使胀套(11)的外径更大,固定珩磨砂纸后重复步骤S3直至枢轴套内孔达到设计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摇臂钻床用珩磨工装珩磨起落架枢轴套内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通过找正使枢轴套内孔中心线与摇臂钻床的主轴中心线的同轴度误差不大于0.1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摇臂钻床用珩磨工装珩磨起落架枢轴套内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往复珩磨枢轴套内孔壁的具体方法为:
摇臂钻床主轴自转的同时按照预设进给速度下降至贯穿枢轴套内孔并到达往复运动的下止点后停止,再控制主轴按照同样的转速和进给速度上升至贯穿枢轴套内孔并到达往复运动的上止点后停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摇臂钻床用珩磨工装珩磨起落架枢轴套内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批同型号起落架珩磨前,通过试加工确定往复运动的下止点和上止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仨川航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未经四川仨川航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754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