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多种配置方案的人体红外线感应信号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7416.0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5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明;周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泽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H05B47/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门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多种 配置 方案 人体 红外线 感应 信号 处理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种配置方案的人体红外线感应信号处理系统,包括红外线感应元件和信号处理芯片,所述红外线感应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线感应元件被配置为根据人体红外线信号生成模拟电信号,并将所述模拟电信号输出给所述信号处理芯片,所述信号处理芯片被配置为存储有多种配置方案,还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红外线感应元件的模拟电信号,对所述模拟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人体红外线感应结果,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多种配置方案之间进行切换,解决了传统人体红外线感应信号处理系统只适用于一种技术方案,灵活性差,无法满足用户更换配置方案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红外线感应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种配置方案的人体红外线感应信号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人体温度维持在37°C左右,由于人体会散发出10μm左右特定波长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通过对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进行探测,实现对人体的实时监测。红外线通过菲涅耳透镜和滤光片后聚焦到热释电元件,当人经过透镜的覆盖区域时,红外能量被先后聚焦到热释电元件的不同区域,造成多元热释电元件电荷释放的不平衡,产生外部可测量的信号。后经检测处理后,得到报警信号。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人体红外线感应信号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为:热释电元件输出模拟电信号,模拟电信号经过转换得到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在经过抽取滤波器降采样,降采样之后的信号再经过一个串行接口逻辑转换成串行数据输出给片外的微控制器读取,其所有的检测判断并产生报警放在片外的微控制器来完成;或者降采样之后的信号经过片上的检测判断逻辑直接产生报警信号。但传统人体红外线感应信号处理系统芯片存在很多不足,现有的传统人体红外线感应信号处理系统芯片的处理方式不够灵活,通常只能适用于一种配置方案。当用户需要在多种配置方案间进行切换时,无法满足用户更换配置方案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种配置方案的红外感应信号处理系统,以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多种配置方案之间进行切换,解决了传统人体红外线感应信号处理系统只适用于一种技术方案,灵活性差,无法满足用户更换配置方案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一种具有多种配置方案的人体红外线感应信号处理系统,包括红外线感应元件和信号处理芯片。
所述红外线感应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红外线感应元件被配置为用于获取人体红外线信号,根据人体红外线信号生成模拟电信号,并将所述模拟电信号输出给所述信号处理芯片。
所述信号处理芯片被配置为存储有多种配置方案,还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红外线感应元件的模拟电信号,根据存储在所述信号处理芯片中的多种配置方案中的一种对所述模拟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人体红外线感应结果。
所述信号处理芯片包括:信号转换模块、滤波抽取模块、存储模块、寄存控制模块、运动检测模块、用户控制模块以及串行输出模块。
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红外线感应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抽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发送给所述滤波抽取模块。
所述滤波抽取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数字信号中的高频信号进行过滤,得到高分辨率数字信号。
所述存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寄存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存储模块被配置为存储有配置方案,所述配置方案至少包括第一配置方案和第二配置方案;所述存储模块还被配置为存储设置参数,所述设置参数包括灵敏度信息、亮灯延迟时间信息以及工作模式信息;
所述灵敏度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系统灵敏度;
所述亮灯延迟时间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系统的检测亮灯时间;
所述工作模式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系统的检测亮灯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泽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泽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74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