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润滑油回收再生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5964.X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人;王建颖;王麒钧;王麒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王麒钧;王麒宁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袁茹坤 |
地址: | 43006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润滑油 回收 再生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润滑油再生领域,特涉及一种废旧润滑油回收再生方法及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废润滑油再生蒸发系统容易结垢、易堵塞以及再生出来的润滑油容易黄变或者发黑的关键技术问题。本发明在工艺设计中创新性地引入辅助溶剂进行分子蒸馏的技术,使用辅助溶剂可达到稀释废旧润滑油的目的,并与润滑油产生共蒸发效应,大大降低润滑油的蒸发沸点,达到低温蒸发目的;同时运用了超声波震荡方法很容易将润滑油油料成分与油泥、杂质等脱离,从而彻底消除废润滑油再生蒸发系统容易结垢、易堵塞的弊端。另外相比于传统工艺,本发明的毛油精加工系统引入了防老化处理单元,通过添加抗氧化和金属离子钝化剂达到了保证再生润滑油抗黄变或者不发黑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料回收再生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的回收再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废旧润滑油回收再生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机械行业用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设备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材料,在机械设备中起到润滑、防锈、冷却、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按照用途分为工业润滑油和车用润滑油。国内润滑油消耗总量中,车用润滑油占的比重较大,其市场需求随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群众购车刚性需求旺盛,加上新能源汽车对消费的刺激,汽车保有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由此将促进的车用润滑油市场持续增长。在工业润滑油方面,我国对润滑油存在刚性需求的工业涉及机械行业、钢铁行业、食品加工业、船舶行业等。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润滑油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工业机械和汽车等更换下来的废润滑油也逐年增加。
润滑油废油主要来源于机械加工业过程中的金属加工油液、工业设备中达到换油周期或换油指标的废旧油品(以工业油为主,如液压油、工业齿轮油、汽轮机油等)、机动车辆或移动设备中更换后的油品等。废油产生者受到废油回收再生条件限制,往往将使用后的油品进行混储,很难形成按品种回收再生分类。废润滑油属HW08类危险化学品,潜藏着巨大的环境污染风险,对废润滑油回收再生、综合利用,不仅能节约资源,还能减少废润滑油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国家也一直提倡和鼓励发展废润滑油再生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已建成部分废润滑油再生工业化装置,但仍存在两个主要技术问题:一是废润滑油再生工业化装置中减压蒸馏及加热系统结垢易堵塞,生产周期短(约30天),运行维护成本高;二是回收回来的基础润滑油质量不稳定,容易黄变或者发黑,难以完全满足市场对质量的要求。由此难以持续稳定生产,也达不到预期效益。因此,因地制宜,进行技术消化、优化组合,解决技术难点,突破工艺瓶颈,形成成熟的规模化工业设计是进行废润滑油再生技术推广的重中之重。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瓶颈。设计一种全新的废润滑油再生工艺方法与装置,解决上述现有工艺中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在润滑油再生过程中现有技术存在的:目前废润滑油再生工业化装置中减压蒸馏及加热系统结垢易堵塞,生产周期短,运行维护成本高;另外回来的基础润滑油质量不稳定,容易黄变或者发黑,难以完全满足市场对质量的要求的缺点,设计了一种的废旧润滑油回收再生新方法与装置。本方法可大大提高润滑油再生效率,同时彻底消除上述目前的废润滑油再生工艺中的缺点。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废旧润滑油回收再生装置,包括:“毛油回收与辅助溶剂再生系统”和“毛油精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毛油回收与辅助溶剂再生系统包括:第一减压蒸馏塔,第二减压蒸馏塔,干燥塔,冷凝塔,辅助溶剂储罐等必要装置;而毛油精加工系统包括了:溶剂精制单元与防老化处理单元。上述各设备和各单元之间由管网和泵连接。
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旧润滑油回收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毛油回收与辅助溶剂再生系统中的第一减压蒸馏塔上设置了超声波震荡装置,该超声波震荡装置可以置入减压蒸馏塔里面的底部区域(如附图2),也可以置入减压蒸馏塔外塔壁的底部区域(如附图3)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废旧润滑油回收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把废旧润滑油的回收工艺分成两大部分:即“毛油回收与辅助溶剂再生系统”和“毛油精加工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王麒钧;王麒宁,未经湖北大学;王麒钧;王麒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59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柜门开启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