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补偿小导管布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4606.7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卫强;刘文川;武园浩;穆俊宇;曹文利;李丁丁;税晓菊;周冠宇;李林;王儒文;张萌;霍毅;殷明霞;刘艳;张翼;吴义田;宋征宇;胡辉彪;朱锡川;张隽宁;肖耘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10/48 | 分类号: | F42B10/48;F42B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庞静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偿 导管 布局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补偿小导管布局结构,所述的小导管由薄壁管体及其两端接管嘴组成,所述薄壁管体为壁厚不大于1mm的不锈钢导管,两端接管嘴一端为固定接头,一端为移动接头;薄壁管体主体部分交叉一次形成一个封闭环状结构,封闭环状结构位于同一平面、其外包络圆的直径范围200‑300mm;移动接头处导管轴线与上述平面垂直且与平面内封闭环状结构连接处折弯半径不小于R30;固定接头与上述封闭环状结构之间必须具有一段导管与上述平面垂直,且从上述平面伸出处导管与平面内连接处折弯半径不小于R30;所述封闭环状结构由限位装置夹紧以限制其垂直与所述平面方向的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运载火箭领域使用的大补偿小导管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在新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着陆回收系统中,使用气动推冲机构将着陆腿展开,气动推冲机构的供气接口在运动过程中有较大工作位移,对供气管路提出了大补偿要求。运载火箭在飞行和着陆过程中,供气管路处于恶劣复杂的力学环境中,对供气管路结构的刚度、强度、重量及产品可靠性均有很高要求。使用传统设计的小导管布局结构不能解决大补偿的问题,而使用大补偿金属软管的布局结构又具有较大的结构质量和较低的产品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领域使用的大补偿小导管布局结构,该结构具有重量小,强度高,可靠性高,补偿能力大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技术的方案是:一种大补偿小导管布局结构,所述的小导管由薄壁管体及其两端接管嘴组成,所述薄壁管体为壁厚不大于1mm的不锈钢导管,两端接管嘴一端为固定接头,一端为移动接头;薄壁管体主体部分交叉一次形成一个封闭环状结构,封闭环状结构位于同一平面、其外包络圆的直径范围200-300mm;移动接头处导管轴线与上述平面垂直且与平面内封闭环状结构连接处折弯半径不小于R30;固定接头与上述封闭环状结构之间必须具有一段导管与上述平面垂直,且从上述平面伸出处导管与平面内连接处折弯半径不小于R30;所述封闭环状结构由限位装置夹紧以限制其垂直与所述平面方向的振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装置固有频率不低于1000Hz。
进一步的,所述的封闭环状结构为圆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与上述平面垂直的导管长度在100-200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不锈钢导管内径4-6mm。
进一步的,移动接头的移动轨迹所在平面应与上述平面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装置固定在箭体上,通过柔性材料填补限位装置与导管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针对气动推冲机构工作过程中供气接口位移较大这一问题,提出大补偿小导管布局结构,在满足飞行和着陆过程中复杂的力学和热环境条件下,利用回旋形小口径金属管路本身的结构柔性补偿供气接口的位移,同时利用限位支架限制导管本身的共振,具有低成本、高可靠的优点。
本发明具有三个特点:
(1)设计了大补偿小导管布局结构,为目前可回收运载火箭上首次使用;
(2)通过圆环形导管设计,提高了小导管的补偿能力;
(3)通过限位装置抑制导管的共振,提高了小导管对振动环境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移动接头运动后导管的变形情况和应力分布;
图3为使用限位装置前后导管在飞行振动载荷作用下的动应力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4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