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七元稠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84263.4 | 申请日: | 2021-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3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税新凤;曹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秀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209/56 | 分类号: | C07D209/5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雅文 |
| 地址: | 239500 安徽省滁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七元稠 环化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七元稠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底物1,8‑二溴萘衍生物出发,通过分步一锅法发生两次suzuki偶联反应制备化合物2,化合物2再通过三价膦试剂还原合环得到化合物3,化合物3再在酸催化下脱氢合成七元稠环化合物4。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完美的解决了以下问题:避免昂贵的催化剂和底物的使用,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可控,安全环保,适合产业化;收率大幅提高,工艺步数少,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七元稠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与无机电致发光器件(electro luminescence device,ELD)相比,OLED器件拥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对比度高、色饱和度高、视角广、及响应时间快等诸多优点。现有技术中OLED器件通常包含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并搭配合适的电极,以上各层分别由以下材料构成: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其中,采用掺杂方式制作的OLED发光层在器件的发光效率上具有优势,因此发光层材料常利用主体材料掺杂客体材料形成,而主体材料是影响OLED器件发光效率和性能的重要因素。4,4'-Bis(9H-carbazol-9-yl)biphenyl(CBP)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发光层主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空穴传输性质,但CBP作为主体材料使用时,由于CBP的玻璃态转变温度低,易于重结晶,导致OLED器件的使用性能和发光效率降低,此外,CBP为空穴型主体材料,电子和空穴的传输不平衡,激子的复合效率低,发光区域不理想,OLED器件在工作中滚降(roll-off)现象严重,导致从主体材料向客体材料能量转移的效率低,进而降低了器件效率,而七元稠环化合物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现有的技术在合成七元稠环类似化合物时,通常方法是:
1.通过重氮化合七元环。但是缺点是:1.相应的氨基底物价格高昂,重氮化反应剧烈,放大风险增大,不适合放大生产。2.合成前体通过2-硝基苯酚-1-三氟甲磺酸酯和联苯硼酸偶联,由于硝基的强吸电子效应,三氟甲磺酸酯会大量水解,导致反应收率低,可重复性差,成本也很高。
2.通过钯催化活化碳氢键合七元环。但是缺点是:使用大量的昂贵的钯催化剂,成本高,不适合放大生产。
3.通过路易斯酸催化合七元环。但是缺点是:1.三氯化铝作为强路易斯酸催化合环脱氢,非常容易发生分子间反应产生大量副产物,收率仅30%,成本高,提纯难,不适合产业化。
发明内容
一种七元稠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化合物结构如下式1所述:
其中,R1-R12彼此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羟基、硝基、氨基、脒基、肼、腙、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0的烷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的烯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的炔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的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的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0的硫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的硫代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的硫代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0的烷硼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的烯硼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的炔硼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0的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0的酰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6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6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60的芳香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60的硫代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60的芳硼基。
本申请提供七元稠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一锅法钯金属催化循环两次suzuki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秀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秀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42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溶氧悬混曝气器
- 下一篇:一种电力工程建设用电缆安装调节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