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磷剂浸提液藻类毒性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4077.0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袁楠楠;王昌辉;许洁琼;姚铃丽;郑星荣;尹蕊蕊;顾宇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C12R1/89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磷剂浸提液 藻类 毒性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磷剂浸提液藻类毒性检测方法,以藻类培养基为对照组,将缺磷培养基、固磷剂浸提液、添加磷后固磷剂浸提液为处理组开展藻类抑制实验,定时检测溶液中的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本发明能够规避非溶解性固磷剂在进行藻类毒性检测时易受到磷干扰的不足,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非溶解性固磷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磷剂浸提液藻类毒性检测方法,属于环境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国际性问题。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沉积物中磷的二次释放是导致和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原位钝化技术则被认为是一种控制湖泊内源磷污染的有效方法,该方法通过向湖泊中投加固磷剂,使其与沉积物接触,进而达到降低沉积物中磷活性、原位控制湖泊内源磷污染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固磷剂主要有铁盐、铝盐、钙盐、硝酸盐、铝改性沸石、镧改性膨润土以及给水厂铁铝泥等等。固磷剂在广泛应用前需要通过有效可靠的方法来评价其实际应用的安全性。传统的理化分析方法往往通过物质中有害成分的浓度值来反映污染与危害程度,并不能全面反映物质中各种有害成分的综合影响,相比之下,生物毒性实验是检测物质毒性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藻类作为水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物种之一,多数种类的藻都对毒性物质比较敏感,且易于在实验室培养,目前已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藻类生物毒性测试系统。其中藻的生长抑制实验通过监测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待测物质对藻类的毒性效应。
对于非溶解性固磷剂(如铝改性沸石、镧改性膨润土和给水厂铁铝泥等)而言,在开展藻类生长抑制实验前需要以培养基为浸提剂制备浸提液,然后以培养基为对照组、浸提液为实验组进行实验。由于固磷剂具有强的磷吸附能力,导致在浸提液制备过程中会吸附浸提剂中的磷,从而使得浸提液中磷缺乏。磷是限制藻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作者在实验室进行的OECD培养基的磷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在磷酸盐是限制藻生长的唯一因素的条件下,从48 h至120 h,磷浓度和藻细胞密度以及叶绿素a含量均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68 - 0.992和0.964 - 0.999。因此,在低磷酸盐浓度条件下小球藻能够生长,但是生长量显著低于高磷酸盐浓度条件。可见,以此浸提液开展的藻类抑制实验可能受到磷缺乏的干扰,结果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固磷剂的毒性。
因此,开发一种消除磷干扰的固磷剂浸提液藻类毒性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全面地评价固磷剂,尤其非溶解性固磷剂应用于水环境修复的安全性,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固磷剂浸提液藻类毒性检测方法,解决非溶解性固磷剂在进行藻类毒性检测时易受到磷干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磷剂浸提液藻类毒性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浸提液:以藻类培养基为浸提剂,将浸提剂与铁铝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过滤得固磷剂浸提液;
设置处理组:设置缺磷培养基、固磷剂浸提液、添加磷后固磷剂浸提液为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有若干平行样;
测定磷酸盐含量:采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对处理组进行磷酸盐含量测定;
藻类生长抑制实验:以普通小球藻为对象,设置藻类培养基为对照组,处理组为实验组进行藻类生长抑制实验。
进一步的,所述将浸提剂与铁铝泥按照1:5~1:500的比例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浸提剂与铁铝泥混合后在20±2°C和60 rpm条件下振荡24 h以上,过滤后的滤液用于实验或者避光保存冷藏。
进一步的,所述缺磷培养基为不添加磷酸盐的缺磷藻类培养基;所述添加磷后固磷剂浸提液是向固磷剂浸提液中加入藻类培养基中使用的磷酸盐。
进一步的,所述添加磷后固磷剂浸提液与藻类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浓度相等,所述缺磷培养基中与固磷剂浸提液中的磷酸盐浓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4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封涡旋压缩机
- 下一篇:一种混合波长半导体激光器TO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