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疫情防控的智能指纹识别打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3585.7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0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应耀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方胜能源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1/10 | 分类号: | G07C1/10;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宏创有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37 | 代理人: | 张海基 |
地址: | 10006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疫情 智能 指纹识别 打卡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疫情防控的智能指纹识别打卡设备,涉及智能设备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打卡机外壳设置为方形壳结构,所述打卡机外壳的前端设置有显示屏和按键,所述打卡机外壳前端开设有指纹按压槽,所述指纹按压槽设置于打卡机外壳的右侧,所述打卡机外壳的左侧设置有无线发射终端;所述指纹按压槽内固设有倾斜的按压板,所述按压板设置为透明状;本发明通过指纹按压槽的按压板下方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块,通过使用人员手指按压在按压板上,使手指表面的纹路在按压板上受挤压力而全面展开,以便于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块更精准地读取手指表面纹路特征,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疫情防控的智能指纹识别打卡设备。
背景技术
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在人类出生之前指纹就已经形成并且随着个体的成长指纹的形状不会发生改变,只是明显程度的变化,而且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在众多细节描述中能进行良好的区分,指纹纹路有三种基本的形状:斗型(whorl)、弓型和箕型。在指纹中有许多特征点,特征点提供了指纹唯一性的确认信息,这是进行指纹识别的基础,分为总体特征和局部特征,总体特征又包括了核心点(位于指纹纹路的渐进中心)、三角点(位于从核心点开始的第一个分叉点或者断点,或者两条纹路会聚处、孤立点、折转处,或者指向这些奇异点)、纹数(指纹纹路的数量);局部特征是指纹的细节特征,在特征点处的方向、曲率、节点的位置,这都是区分不同指纹的重要指标。
指纹识别是将识别对象的指纹进行分类比对从而进行判别。指纹识别技术作为生物体特征识别技术之一在新世纪逐渐成熟,进入了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指纹识别设备已经逐渐走向无线智能指纹识别。
现有的,专利号CN201310329401.7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终端,包括指纹采集器,用于在检测到指纹后,识别指纹并将指纹的指纹信息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用于从指纹采集器接收指纹信息,对接收到的指纹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识别;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在匹配识别的结果为匹配时,将对应的用户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电源管理系统,用于对指纹识别终端进行供电。本发明提供的指纹识别终端可以被用户随身携带,消除了指纹信息被盗取的风险。
上述专利公开的指纹识别终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不足之处在于:
人工通过按压指纹识别终端上的玻璃,通过玻璃使按压的指纹在玻璃面上呈平面展开,以便于指纹识别装置识别按压的指纹,在病毒大流行的疫情环境下,每天打卡时,每个人的手指都会与指纹打卡设备的按压板进行直接接触,病毒容易通过其中一个人的手指污染到按压板表面,那么另外的使用人员在打卡时,就容易造成间接性病毒感染,影响生命使用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疫情防控的智能指纹识别打卡设备,解决人工通过按压指纹识别终端上的玻璃,通过玻璃使按压的指纹在玻璃面上呈平面展开,以便于指纹识别装置识别按压的指纹,在病毒大流行的疫情环境下,每天打卡时,每个人的手指都会与指纹打卡设备的按压板进行直接接触,病毒容易通过其中一个人的手指污染到按压板表面,那么另外的使用人员在打卡时,就容易造成间接性病毒感染,影响生命使用安全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疫情防控的智能指纹识别打卡设备,包括打卡机外壳设置为方形壳结构,所述打卡机外壳的前端设置有显示屏和按键,所述打卡机外壳前端开设有指纹按压槽,所述指纹按压槽设置于打卡机外壳的右侧,所述打卡机外壳的左侧设置有无线发射终端;
所述指纹按压槽内固设有倾斜的按压板,所述按压板设置为透明状,所述指纹按压槽的按压板下方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块,所述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块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
所述指纹按压槽的前端槽口位置设置有防护膜,所述防护膜平行密封于指纹按压槽的槽口;
朝向于打卡机外壳前侧方向的所述防护膜表面涂抹有粘合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方胜能源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化方胜能源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35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粘型粉碎机的粉碎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变电站头盔和工作服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