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穿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2651.9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4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梁源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4G21/06;G04G17/08;G04G17/00;A44C5/00;A44C5/14;A44C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施敬勃 |
地址: | 5238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0)和连接带(200),所述设备主体(100)包括发声模组,所述设备主体(100)设有声音后腔(100a),所述连接带(200)与所述设备主体(100)相连,所述连接带(200)设有扩音后腔(200a),所述声音后腔(100a)与所述扩音后腔(200a)连通。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由于发声模组在实现外放效果时需要较大的后腔,但与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方向发展相违背,从而导致可穿戴设备的外放性能较难提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持续在增加,由此导致可穿戴设备集成的功能器件越来越多,同时,考虑到用户的便携及用户的佩戴体验,可穿戴设备又向着小型化方向发展,从而导致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越来越局促。
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通常通过发声模组实现外放功能,但发声模组在实现外放效果时需要较大的后腔,很显然这与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方向发展相违背,进而较难提升可穿戴设备的外放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解决由于发声模组在实现外放效果时需要较大的后腔,但与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方向发展相违背,从而导致可穿戴设备的外放性能较难提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连接带,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发声模组,所述设备主体设有声音后腔,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设备主体相连,所述连接带设有扩音后腔,所述声音后腔与所述扩音后腔连通。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发声模组的外放效果,通过增大设备主体的外形尺寸而增大声音后腔的空间体积,从而导致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设计更为艰难。而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对连接带进行改造,在连接带上开设有扩音后腔,扩音后腔与声音后腔连通,从而形成一个空间体积更大的后腔,在发声模组工作的过程中,扩音后腔与声音后腔能够相互配合,从而提高发声模组的低频效果,进而提高发声模组的外放效果。上述结构能够避免设备主体通过增大外形尺寸来增大声音后腔的空间体积,从而有利于设备主体的小型化方向设计,进而有利于可穿戴设备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在一种角度下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在另一种角度下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设备壳体在一种角度下的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设备壳体在另一种角度下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在一种角度下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在一种角度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扣合部的爆炸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带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连接子带的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连接子带和第二连接子带的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带的局部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设备主体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26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超精密器件加工的注塑装置
- 下一篇:投放装置、投放组件及洗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