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均衡设备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2506.0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4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谭杰丰;曾炜;吴纯波;陈凌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G06F9/50;G06F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王涛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均衡 设备 配置 信息 校验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载均衡设备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可用于金融领域或其他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每个校验时间节点,获取各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根据第一加密算法分别对各所述配置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各第一加密结果;若各所述第一加密结果不同,则确定各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不一致。所述装置、电子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设备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能够对各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监控和检测,及时感知负载均衡设备配置信息不一致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领域或其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均衡设备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数量与业务量都正呈指数型增长。在高并发场景下,传统的单台应用服务器难以处理大量业务请求,因此诞生了服务器集群化技术。多台服务器按照集群模式部署,为了统一对客服务地址入口,并且期望各台应用服务器均能处理相同量级的业务访问,这需要运用负载均衡技术。负载均衡优化了大量的并发访问在应用服务器组之间的分配,数据流量转发到了多台应用服务器上分别处理,通过健康检查功能及时对故障服务器进行隔离,避免了因部分服务器故障导致业务访问异常的情况,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与总体性能,满足系统高可用的需求。
对于负载均衡设备而言,也存在上述单台设备处理能力较弱,难以支撑高并发场景,以及故障期间不可用等问题,因此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化部署是非常必要的。而想要多台负载均衡设备同时对外提供相同、无差异的服务,就必须确保多台设备配置完全相同。但无论是通过手工方式,还是依赖程序向多台负载均衡设备下发相同配置文件,下发过程中可能存在无法预知的异常情况,例如网络中断、程序异常等,导致各台负载均衡设备配置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进而影响业务请求的正常转发,造成业务成功率下降,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等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均衡设备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能够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负载均衡设备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包括:在每个校验时间节点,获取各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根据第一加密算法分别对各所述配置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各第一加密结果;若各所述第一加密结果不同,则确定各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不一致。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相同,则根据第二加密算法分别对各所述配置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各第二加密结果,其中,所述第二加密算法与所述第一加密算法不同;若各所述第二加密结果不同,则确定各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不一致。
可选的,在确定各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不一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各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目标加密结果,判断各所述配置信息是否满足自动校正规则,其中,所述目标加密结果为所述第一加密结果或所述第二加密结果;若各所述配置信息满足自动校正规则,则根据所述自动校正规则对各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校正。
可选的,所述根据各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目标加密结果,判断各所述配置信息是否满足自动校正规则包括:根据各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目标加密结果,对各所述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负载均衡设备进行分组,其中,同一组负载均衡设备的目标加密结果相同;计算每组负载均衡设备的数量在所有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的占比;获取各所述占比中的最大值;若所述最大值大于预设值,则确定各所述配置信息满足自动校正规则。
可选的,所述若各所述配置信息满足自动校正规则,则根据所述自动校正规则对各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校正包括:根据所述最大值所对应的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更新除所述最大值所对应的组之外的其他组内的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最大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则根据各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及配置信息,生成校正提醒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2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输出量的无创监测系统
- 下一篇:防漏油电子雾化器以及电加热抽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