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停机化霜的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2210.9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4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麦享世;刘红斌;高德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7/02 | 分类号: | F25B47/02;F25B5/02;F25B6/02;F25B41/20;F25B49/0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高崇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停 机化 管制 联机 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停机化霜的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外机并联时,利用无论空调室内机制冷制热模式下,始终会有一根管保持低压状态的特性,实现了用简易、低成本的方式进行并联室外机的不停机化霜控制,极大地缩小了设备体积,并降低了设备成本,同时也提升了设备整体运行的可靠性,改善制热舒适性,提升换热效率,并极大地提升了不停机化霜的应用场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不停机化霜的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系统。
技术背景
目前,现有多联机并联运行时,正常化霜一般需要通过所有室外机的四通阀同时换向,使室外机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利用压缩机产生的热量进行换向化霜。如要实现不停机化霜,则需添加相变蓄热模块或对室外机换热器进行改造,使用双换热器进行不停机化霜。而通过添加相变蓄热模块或使用双换热器实现不停机化霜,需额外的成本与设备空间,造成设备体积大且总成本较高。
现有多联机系统在制热水或空调制热模式下,在其化霜过程中,需利用水力模块或室内机作为蒸发器吸收热量。为减少化霜过程对室内环境温度及不开室内机的影响,化霜过程中一般室内机会进入防冷风模式,室内机风机不开,大量液态冷媒流经室内机后回到压缩机,此过程较为容易造成压缩机液击,影响压缩机寿命及系统可靠性。而化霜过程中利用水力模块或室内机作为蒸发器,会造成水力模块水温下降,或是空调内侧使用环境温度下降,影响用户体验。同时化霜过程四通阀需换向,无法有效制热或制热水,降低了空调有效制热或制热水时间,造成设备有效利用率低。同时多联机系统化霜时需控制室内机的室外机四通阀或水力模块换向。室内机四通阀换向过程的冷媒冲击声会在室内侧形成较大的噪音。同时,防冷风室内机化霜过程中,仍然还有大量冷媒经过,产生冷媒流动声,严重影响用户体验。而利用水力模块换向,大量低压液态冷媒流经水力模块,容易造成水力模块冻结,损坏水力模块。
现有多联机在特定条件下,即当水力模块进行制冷水过程中可进行不停机化霜。但一般情况下由于有化霜需求的制热水工况一般为低温工况,此时制冷水需求较小,特别是超低温仍需制冷水的概率较小,严重影响此不停机化霜方式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停机化霜的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不停机化霜的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室外机、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室内机和水力模块,所述室外机,包括有压缩机、油分离器、换向装置、翅片换热器、压缩机散热模块、板式换热器、第一阀件、第二阀件、气液分离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所述压缩机输出端与油分离器一端连接,油分离器另一端连接换向装置;所述室内机,包括有室内机换热器、第三阀件和室内机风机;所述水力模块,包括有冷媒水换热器、水泵、水温检测传感器、水流开关、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第四阀件、第五阀件、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
进一步,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有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和第三四通阀,且所述的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和第三四通阀均设置有C端、D端、E端和S端,所述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和第三四通阀的S端均与气液分离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阀件、第二阀件、第三阀件、第四阀件和第五阀件均为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设有用于检测排气压力的高压开关且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设有用于检测回气压力的低压开关。
进一步,所述室外机还包括有与室内机和水力模块连接的液侧截止阀,与室内机连接的气侧截止阀,与水力模块连接的水力模块截止阀。
进一步,所述室外机还包括室外机风机,所述室外机风机设置在翅片换热器中。
进一步,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机风机,所述室内机风机设置在室内机换热器中。
进一步,任意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用以检测室内机环境温度的室内机环境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2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任务的派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电机控制方法及系统、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