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状绿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1666.3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8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牟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 |
代理公司: | 深圳泛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67 | 代理人: | 邓爱军 |
地址: | 5544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状 绿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状绿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茶叶的鲜叶,摊放后萎调4~5h,得到萎调的茶叶;(2)将萎调的茶叶进行杀青处理,得到杀青的茶叶;(3)将杀青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得到揉捻的茶叶;(4)将揉捻的茶叶进行烘干处理,得到烘干的茶叶;(5)将烘干的茶叶进行造型处理,得到颗粒状绿茶。采用此工艺制备得到的绿茶成颗粒状,颗粒状圆润,栗香高长,汤色明亮,滋味尚鲜醇,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状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英文Green 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我国传统绿茶加工工艺为:鲜叶摊青→杀青→揉捻→炒干或烘干,用此工艺制备得到的绿茶,普遍存在干茶暗绿、汤色黄绿、香气低淡、茶叶苦涩味重、碎断、片末茶多,品质平淡,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的缺陷。因此现有技术急需一种提高绿茶品质和茶汤品质的加工工艺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绿茶品质,茶汤品质的加工工艺,具体为一种颗粒状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状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茶叶的鲜叶,摊放后萎调4~5h,得到萎调的茶叶;
(2)将萎调的茶叶进行杀青处理,得到杀青的茶叶;
(3)将杀青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得到揉捻的茶叶;
(4)将揉捻的茶叶进行烘干处理,得到烘干的茶叶;
(5)将烘干的茶叶进行造型处理,得到颗粒状绿茶;
步骤(1)所述鲜叶为采摘时间≤24h的茶叶。
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摊放的厚度为6~8cm。
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萎调的温度为16~18℃,萎调的湿度为55~65%。
作为优选,步骤(2)所述杀青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在温度为110~120℃,转速为1100~1200r/min的条件下杀青1~3min,之后在80~100℃,转速为800~1000r/min的条件下继续杀青2~4min。
作为优选,步骤(3)所述揉捻的时间为10~15min。
作为优选,步骤(4)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10~120℃,烘干的时间为5~8min。
作为优选,步骤(5)所述造型处理在双锅曲毫机中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双锅曲毫机中造型处理的步骤如下:
(1)将烘干的茶叶在90~100℃,翻炒频率为90~100次/min的双锅曲毫机中翻炒10~20min,得到初步成型绿茶1;
(2)将初步成型绿茶1在75~85℃,翻炒频率为70~80次/min的双锅曲毫机中继续翻炒10~20min,得到初步成型绿茶2;
(3)将初步成型绿茶2在50~60℃,翻炒频率为60~70次/min的双锅曲毫机中继续翻炒5~10min得到颗粒状绿茶。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绿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状绿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绿茶成颗粒状,颗粒状圆润,栗香高长,汤色明亮,滋味尚鲜醇,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状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茶叶的鲜叶,摊放后萎调4~5h,得到萎调的茶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16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体动物通用宏条形码扩增引物及其应用方法
- 下一篇:科技项目协同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