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压循环注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1496.9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9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吕刚;刘方;刘建友;岳岭;蒋小锐;孙国庆;吴昆朝;张亮;单红雨;邹明波;张继昶;王剑;韩冰;田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瑞威世纪铁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献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34 | 代理人: | 杨献智;赵丹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压循环注浆方法,包括:(1)、于待注浆区域设定并标示出若干个注浆孔的孔位,调整钻机至设计角度钻孔至设计深度;(2)、将钢套管的外部缠绕麻丝,在注浆孔的孔口处进行固定,然后安装至注浆孔内的注浆深度;(3)、待固结钢套管后,将循环回流注浆塞安装至钢套管的末端,使用打压泵起涨循环回流注浆塞,封堵注浆孔的孔口;(4)、将注浆系统的注浆软管与环回流注浆塞的注浆管接头相连接,将注浆系统的回浆软管与环回流注浆塞的回浆管接头相连接,进行注浆;以及(5)、待注浆软管的注浆量与回浆软管的回流量保持一致时,说明地层吸浆量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停止注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中注浆加固控制沉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浆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注浆加固方法一般采用静压注浆和高压注浆,这两种注浆方法都是利用注浆设备对浆液进行加压,通过压力将浆液渗透或充填到地层裂隙中,从而对地下水进行封堵,或者浆液充填到地层中形成骨架进行加固,这种方法施工简单有效,对操作要求低,但是浆液进入地层时形成压力,若埋深较浅或注浆区域对压力比较敏感时,不仅注浆效果受到制约,而且容易形成质量安全事故。
为了控制注浆压力稳定,给予浆液在地层中扩散的时间,目前注浆采用调整注浆设备输出压力的方法,但是注浆设备往往压力不稳定,并且地层吸浆量小的情况时,浆液长期处于半静止状态,容易沉淀凝固造成堵管情况的发生。
如中国专利申请202010608031.0号公开的一种用于堤坝防渗加固的循环保压多轮次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需要处置的渗透层位置;在堤坝顶部靠近迎水面布孔,然后用钻机钻取注浆孔;将注浆管置于注浆孔内,封孔管短于注浆管,在封孔管下方设置有隔离块;往封孔注浆管中注入膨胀料进行封孔保压;使用循环保压多轮次注浆法进行渗透型高聚物的注浆,注浆压力为0.5~2Mpa。但是,该循环保压多轮次注浆方法存在如下缺陷:(1)、其在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难以保持稳定;(2)、不适合地层吸浆量小的情况。
因此,提供一种适合微小裂隙封堵,可实现浆液在钻孔内压力恒定并可均匀扩散的保压循环注浆方法成为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压循环注浆方法(简称BXZ技术),其可以实现浆液在钻孔内压力恒定,浆液均匀扩散,并且浆液在孔内和管路内进行循环流动,实现了钻孔内浆液在地层中扩散的压力恒定并且调整方便,从而提高了微小裂隙封堵的质量要求、降低了注浆时对地层压力的影响,适用于对沉降要求较高、对堵水率要求较高的注浆施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对注浆施工工艺、注浆设备、止浆设备、废浆回收循环利用等发面进行研发,提供了一种保压循环注浆方法,包括:(1)、于待注浆区域设定并标示出若干个注浆孔的孔位,调整钻机至设计角度钻孔至设计深度;(2)、将钢套管的外部缠绕麻丝,在注浆孔的孔口处进行固定,然后安装至注浆孔内的注浆深度;(3)、待固结钢套管后,将循环回流注浆塞安装至钢套管的末端,使用打压泵起涨循环回流注浆塞,封堵注浆孔的孔口;(4)、将注浆系统的注浆软管与环回流注浆塞的注浆管接头相连接,将注浆系统的回浆软管与环回流注浆塞的回浆管接头相连接,进行注浆;以及(5)、待注浆软管的注浆量与回浆软管的回流量保持一致时,说明地层吸浆量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停止注浆。
其中,本保压循环注浆方法适用于对堵水要求较高或在注浆过程中对沉降要求较高的工程。
可选择地,在步骤(1)中,设定注浆孔包括:根据注浆堵水或注浆加固的需要,在待注浆区域,设定注浆孔的孔深及相邻注浆孔之间的间距。
其中,在步骤(1)中,可以单孔保压循环注浆,也可以群孔保压循环注浆。
可选择地,在步骤(1)中,注浆孔的钻孔方式设定为风动钻孔、水钻成孔或螺旋成孔,注浆孔的直径设定为30~200毫米。
其中,钻机稳定性良好,钻孔角度满足设计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瑞威世纪铁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瑞威世纪铁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14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