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益生菌粉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1002.7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5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丁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汉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1/00 | 分类号: | B04B1/00;B04B7/00;B04B11/00;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朱易顺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益生菌粉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益生菌粉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益生菌粉的制备工艺,其使用了一种益生菌粉的制备装置,该益生菌的制备装置包括工作台、矩形壳体、进料机构、承载机构和离心机构,采用上述益生菌粉的制备装置在对益生菌粉进行制备时的具体工艺如下:益生菌粉在放罐操作后需要对其进行离心乳化,将需要离心乳化的益生菌粉原料置于储料罐中,并控制外部的控制器使得导料支管定量的向培养皿中通入原料。本发明可以对多个承载盘进行支撑和拆装,并且采用“井”字形的支撑件能够同时放置多块承载盘,进而助于提高生产的效率,并且在离心操作的同时吹风机构也会随之工作,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对益生菌离心过程的影响,助于益生菌粉的离心乳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益生菌粉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益生菌粉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益生菌属于寄生在人体内的一类微生物,通过吸收人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生命活动,这一过程中可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同时益生菌的繁殖能够抑制有害菌生长,进一步促进人体健康。例如,乳酸菌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乳酸,提高食物的消化程度,更有利于肠胃的吸收;双歧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口腔和胃肠道中,双歧杆菌代谢过程产生的维生素和醋酸、乳酸等有机酸,既能加快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又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提高人体免疫力。
目前常见的益生菌在生产时,通常先将在培养基内达到培养周期的菌通过离心收集在生理盐水中,再进行冷冻干燥去除去水分以提炼成益生菌冻干粉,益生菌冻干粉可以后期加工成各种类型的益生菌制品,但是现有的离心装置在进行操作过程中,益生菌的存活率很低,并且离心过程中容易受到空气中水分的影响而降低离心的效果,另外在离心完成后不易进行快速的转移,进一步降低益生菌的存活率。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益生菌粉的制备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益生菌粉的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益生菌粉的制备工艺,其使用了一种益生菌粉的制备装置,该益生菌的制备装置包括工作台、矩形壳体、进料机构、承载机构和离心机构,采用上述益生菌粉的制备装置在对益生菌粉进行制备时的具体工艺如下:
S1、益生菌粉在放罐操作后需要对其进行离心乳化,将需要离心乳化的益生菌粉原料置于储料罐中,并控制外部的控制器使得导料支管定量的向培养皿中通入原料;
S2、启动矩形罩体内的离心机构,即启动驱动电机,使得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外侧的支撑件做圆周运动,在圆周运动过程中实现支撑件槽口内的承载盘进行离心转动,并且在封闭机构的使用下保证承载盘上的培养皿做稳定的离心运动;
S3、与此同时,第一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其外侧壁上的第一齿轮会带动与其啮合的多个第二齿轮转动,并带动第二转轴转动,进而使得第二转轴外侧壁上的多个扇形叶片转动,产生稳定的风能,并且顺利的从通风孔输送至梯形通孔内,加快培养皿中原料的水分蒸发,降低原料的水分,助于离心乳化的质量;
S4、在离心操作完成后,可以打开矩形壳体侧壁上的密封板,并向上推动横板,使得封闭机构脱离与承载盘的接触,然后向外拉出承载盘即可取出承载盘上离心后的培养皿,之后再将新的培养皿置于承载盘上的梯形通孔内,以进行下一批次的生产;
所述工作台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根竖直的支柱,且支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地面接触的底座,所述矩形壳体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上端,且矩形壳体的外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与其内部连通的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的外侧设置有旋转密封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对应设置在矩形壳体内侧的工作台上,所述进料机构对应设置在矩形壳体的上端,且进料机构的出料端延伸至矩形壳体内并对应设置在承载机构的上侧,所述离心机构对应设置在工作台的下侧,且离心机构与承载机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汉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汉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10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