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自适应变形镜的脱模装置及脱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0172.3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4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姜自波;焦晓洁;陈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6/08 | 分类号: | G02B26/08;G02B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自适应 变形 脱模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超薄自适应变形镜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和分离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源(1)、电阻丝(2)、导线(4)和柏油层(7),所述柏油层(7)均匀设于超薄自适应变形镜(11)与基底镜(5)之间,所述电阻丝(2)均匀设于柏油层(7)内,两端通过导线(4)连接至电源(1);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转台(8)、真空吸盘(9)和提升装置(10),所述基底镜(5)固定于转台(8)内,所述真空吸盘(9)设于超薄自适应变形镜(11)的凹面侧,用于吸取超薄自适应变形镜(11),所述提升装置(10)与真空吸盘(9)活动连接,用于提升真空吸盘(9),使超薄自适应变形镜(11)与基底镜(5)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自适应变形镜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自适应变形镜(11)的材料为金属、光学玻璃、碳化硅或熔石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自适应变形镜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丝(2)在柏油层(7)内呈S形分布,两端与导线(4)焊接连接,连接处设有绝缘硅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自适应变形镜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自适应变形镜(11)的凸面为非球面,朝向柏油层(7);所述基底镜(5)的凹面为球面,朝向柏油层(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自适应变形镜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可变电阻(3),用于控制加热电流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自适应变形镜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盘(9)为3爪真空吸盘,按十字阵列均匀布置在超薄自适应变形镜(11)的凹面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自适应变形镜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10)为龙门式提升装置,通过手动或电机驱动。
8.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自适应变形镜的脱模装置进行脱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用柏油将待减薄的厚镜(6)与基底镜(5)相粘接,并在柏油层(7)中均匀铺设一根电阻丝(2);
S2. 从厚镜(6)远离柏油层(7)的一面进行减薄,将镜面加工成超薄自适应变形镜(11),厚度加工至所需要求;
S3. 打开电源(1)对电阻丝(2)通电,利用电阻丝(2)产生的焦耳热融化柏油层(7);
S4. 排出真空吸盘(9)内的气体并控制真空度直至真空吸盘(9)与超薄自适应变形镜(11)稳定结合;
S5. 在柏油熔融状态下转动转台(8),利用提升装置(10)提升真空吸盘(9),实现超薄自适应变形镜(11)的脱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所述一种超薄自适应变形镜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真空度通过位于真空吸盘(9)的外部气路中的真空电气比例阀和真空气压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017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