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自支撑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9992.0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3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毅;曹玉芳;李清文;刘美男;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2/30 | 分类号: | C01B32/30;C01B32/354;C01B32/174;C01B32/168;H01G11/24;H01G11/30;H01G11/34;H01G11/36;H01G1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支撑 活性炭 纳米 复合材料 制法 应用 | ||
1.一种柔性自支撑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要由活性炭微片组装形成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以及,分布于所述活性炭微片表面和/或插层于活性炭微片之间的碳纳米管及无定形碳;
所述活性炭微片/碳管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00~2000m2/g,厚度为20~100μm;所述活性炭微片/碳管复合材料中所述活性炭微片之间形成贯通的孔道结构;所述活性炭微片具有二维多孔结构;所述活性炭微片选自纤维植物基活性炭微片;所述纤维植物基活性炭微片的比表面积为1000~3000m2/g;所述纤维植物基活性炭微片的弧度范围为0~90o;所述纤维植物基活性炭微片的厚度为0.5-3μm;所述纤维植物基活性炭微片的长、宽尺寸均为2~40μm;所述纤维植物基活性炭微片还掺杂有N、P和O原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柔性自支撑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无定形碳前驱体、碳纳米管与水混合,并均质处理,形成碳纳米管/无定形碳前驱体分散液;
将中空活性炭微管分散于所述碳纳米管/无定形碳前驱体分散液中,再经超声粉碎处理,形成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无定形碳前驱体分散液;
以及,对所述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无定形碳前驱体分散液进行成膜处理,之后对所获薄膜进行高温退火处理,制得柔性自支撑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自支撑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选自单壁碳纳米管;所述无定形碳至少使所述碳纳米管在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中形成交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自支撑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定形碳是由无定形碳前驱体经高温退火制得;所述无定形碳前驱体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木质素、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自支撑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柔性自支撑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时,所述碳纳米管与无定形碳前驱体的质量比为2:1~1:5;
所述中空活性炭微管选自纤维植物基中空活性炭微管;所述纤维植物基中空活性炭微管选自木棉基中空活性炭微管、柳絮基中空活性炭微管、棉花基中空活性炭微管、苎麻基中空活性炭微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碳纳米管/无定形碳前驱体分散液中碳纳米管的含量为0.1~0.4wt%;所述碳纳米管/无定形碳前驱体分散液中碳纳米管与无定形碳前驱体的质量比为4:1~1:1;
所述均质处理的时间为1~4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自支撑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无定形碳前驱体分散液中碳纳米管与中空活性炭微管的质量比为4:6~1:9;
所述超声处理的条件包括:超声功率为400~800W,超声时间为1~12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自支撑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活性炭微管的比表面积为1000~3000m2/g;所述中空活性炭微管的外直径为5~15μm;所述中空活性炭微管的壁厚为0.5-3μm;所述中空活性炭微管至少掺杂有N、P、O原子;所述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无定形碳前驱体分散液的固含量为5~3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自支撑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自支撑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无定形碳前驱体分散液进行真空过滤、干燥处理,形成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无定形碳前驱体复合薄膜;
以及,在保护性气氛中,以2-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00-900℃,再对所获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无定形碳前驱体复合薄膜退火处理1-2h,制得所述柔性自支撑活性炭微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其中,所述保护性气氛选自氮气气氛和/或氩气气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未经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999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装载灭火器推车
- 下一篇:一种UTG可折叠盖板玻璃